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北京東單菜市場轉型商業綜合體 試水到府配送

  • 發佈時間:2015-09-02 09:29: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鐸 陳克遠  責任編輯:鄭夢琦

  

  經歷了紅極一時、市場經濟下被淘汰,京城最老菜市場闊別18年再現人們視野中,並將於9月底開業。東單菜市場能否抓住翻身契機成為傳統菜市場的轉型樣本。

  重生樣本

  東單菜市場建於上世紀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的朝內、崇文門、西單、東單四大菜市場紅極一時,但在隨後的市場經濟主導下一一沒落。東單菜市場的重建,將成為一個轉型的樣本。

  新的東單菜市場落戶和平裏西街69號,從地鐵五號線和平裏西街站口出來,便可看到這棟灰色大樓,上下共7層,建築面積超9700平方米,規模堪比社區型購物中心。其中,地下三層為停車場,地下二層為倉庫和冷藏設備,從地下一層到地面四層為居民消費區。

  北京東單菜市場有限公司董事、書記張志群表示,新市場的農副産品銷售形式向綜合超市看齊。地下一層為自選型超市,主要銷售生鮮、果蔬、肉類和水産;地面一層主營煙酒副食和生活用品;二層為老字號體驗區;三、四層為餐飲區。東單菜市場整體招商工作已完成,二層有北京稻香村、張一元、吳裕泰等老字號品牌;三層為特色小吃大排檔,分為16個檔口;四層有玉林烤鴨入駐。

  在北京市日前發佈的“新禁限令”背景下,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的東單菜市場將是目前及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北京城六區內新增的大型商業項目。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東單菜市場背後的籌建方,以及佔用地塊所屬均為北京東方奧天資産經營有限公司,隸屬於東城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轉型不易

  東單菜市場承載和平裏社區市民“菜籃子”的角色前景可以預見。從商業項目運營角度來看,東單菜市場除了擁有區位優勢外,也將面臨業態短板。

  地理位置、老字號品牌和産品進價較低是東單菜市場的優勢所在。數據顯示,東單菜市場周圍1公里範圍內覆蓋社區常住人口約13萬人,方圓兩公里內有42個社區。菜品供應來自天津武清、張家口和延慶的3個蔬果基地。“從商品進價來看,能比其他普通菜市場、超市便宜30%。”張志群説,東單菜市場採取“自營+廠家聯營”的模式,除餐飲區參考周邊商業項目定價收取租金外,副食、百貨區按銷售業績倒扣利潤。東單菜市場大部分的營業收入取決於日後的客流量與銷售狀況。

  在東單菜市場有意加碼的老字號體驗區和餐飲區方面,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東單菜市場新址向北約600米處,就有吳裕泰和北京稻香村直營的旗艦店。與直營店相比,東單菜市場內專櫃式的銷售網點很難對消費者産生獨特的吸引力。此外,東單菜市場四層目前僅有玉林烤鴨店一家餐飲品牌。而位於青年溝路口與和平裏西街路口交匯處的四季民福烤鴨店,早已提前鎖定周邊居民消費。

  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北京市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表示,隨著連鎖化超市運營能力下降以及消費者一站式購物需求的降低,社區商業需要加碼體驗化特色。東單菜市場目前在業態佈局上,對兒童、休閒以及娛樂業態仍有欠缺,現有的互動性、體驗型業態能否調動市民的積極性有待實踐驗證。張志群坦言,東單菜市場的轉型仍然是在摸索前進,與購物中心相比,東單菜市場更確切地説是便民服務綜合體。

  呼喚創新

  東單菜市場的轉型是否成功還有待開業後驗證,但更大的意義在於對老北京菜市場歷史傳統的承載。從商業模式上看,為傳統菜市場提供了借鑒。

  菜市場在當前時代仍不可替代。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貿易系主任洪濤表示,計劃經濟時代菜市場滿足了居民的消費需求,但始終存在臟亂差的問題。當前時代下,城市內更需要標準化、品牌化的菜市場。

  “北京目前有2656個社區,蔬菜網點2942個,雖然蔬菜供應實現了北京社區的全覆蓋,且比例達到114%,但買菜難依舊是個問題,蔬菜銷售網點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洪濤看來,智慧化菜市場將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創新商業模式與老字號菜市場的融合有很大發展空間。

  實際上,網際網路的基因已經滲入到東單菜市場中。張志群介紹説,對於一些腿腳不便的居民,菜市場會定期進行到府配送服務。工作忙、不願意逛菜市場的年輕人,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預訂自己想要採購的菜品,方便時到店取走即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