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離京“北漂”憶北京:在這個城市既歡樂又憂愁

  • 發佈時間:2015-04-02 08:05: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已經回到湖北老家當公務員的張靜,不管對那段北漂經歷還是對如今的老家生活,都持“擁抱”的姿態。

  “當時就想出去走走,填志願的時候,拿著招生目錄隨便翻了翻,就定了北京的高校。”張靜回憶還是學生時候的自己,“對北京會很好奇,覺得美好的生活就要展開。”

  因為這份雄心壯志,2009年畢業的張靜“沒想過回去”,找了份工作,還和大學的4個朋友住在一起。“5個人,兩室一廳的房子,2800元一個月。”張靜説,“把客廳改成房間就擠得下啦。”

  “因為都是同學,我覺得住在一起熱鬧。”房子雖小,留在記憶裏的卻不是擁擠。每到週末,“在北京其他地方工作的同學都會去我們那兒看電視,每次客廳都坐滿了人。因為大家都是同學,説話不用像在群租房裏那麼拘束。”

  同樣在北京,同樣剛畢業,劉軍最開始的北漂生活卻“辛苦”很多。

  來自山西陽泉的劉軍2007年從北京一所專科學校畢業,專業是當時很熱門的數控技術。“如果不是為了等女朋友,我也許就離開北京了。”當年的女友,也是現在的妻子,比劉軍低一屆。

  劉軍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雜貨店,還請了一個阿姨幫忙照看。在開店的同時,他還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當時考慮自己以後可能要自己做網購,所以就先在電腦公司工作,順便學點電腦技術。開雜貨店只是賺點生活費”。

  “那時候,白天到公司正常上班,晚上回雜貨店接著上班,雙休的時候也守在店裏,吃飯都是叫外賣,隨便對付。”劉軍告訴記者,“是辛苦,壓力也有。因為開雜貨店的3萬元本錢是父母給的,我總不能拿這錢打水漂。而且已經畢業了,怎麼可能還找家裏伸手要錢呢?要自己賺錢了!”

  一年後,女友畢業了,雜貨店也沒有虧本,“轉掉店面,還剩下4萬元”。

  帶著這點本錢,又找親戚借了點錢,畢業一年的劉軍和女友又開始做電視購物,後來又順勢轉入網際網路電子商務。“2009年的下半年開始正式做電商,主要銷售家居用品。”劉軍介紹。

  進入電商的第一個月給劉軍印象深刻,“那個月,我基本上有20多天都是在火車上過的。跑市場、看樣品、談合作、了解情況,因為剛開始做,又怕被騙,所以都是自己親自跑去看,才覺得靠譜”。

  畢業後第三年,劉軍不僅沒有像父母説的那樣“給你三萬元,玩完了回來找個安定工作”,還帶著妻子開始進軍電子商務,“抱著做生意的心態,留在北京打拼”。

  劉軍評價自己是很理性的人,“到了一個年齡,就做適合那個年齡的事。該幹什麼就去幹,有些東西,我會很早就考慮”。

  同樣,北漂兩年後的張靜,雖然覺得“青春還有揮霍的餘地”,但卻開始思考工作的意義。

  “你會擔心如果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是不是有意義。每個人留在北京都有自己的考慮,那我留在這個地方,有什麼考慮?”張靜反思,“我做的是文字工作,這個職業並不是離開北京就沒有生存的土壤。”

  張靜告訴記者,自己想了很久,都沒有找到留在北京的理由。“當時有認識的廣告專業同學規劃很明確,她説自己會奮鬥到35歲,再離開北京,回家鄉辦個小公司。物質基礎和技術經驗都有了,地方城市的産業需求過幾年也起來了。”張靜説,“對比一下別人,自己有點慌張。”

  張靜就開始“偷偷”準備公務員考試,張靜一直等到應考的部門説可以去上班了,才辦理北京單位的離職手續,“連同事都覺得好突然”。

  張靜形容自己離開北京的時候,又輕鬆又感嘆。“快走的時候,也和當初留在北京一樣,雄心滿懷的,因為又要接受一種新生活,沒有很多心理負擔。”

  但離開的那天,張靜卻和朋友發了很長的短信,講了一路關於“主客顛倒”的感觸。“以前放假回家,覺得還要馬上回京的,回家反而變成了一種偶然,但那次離開,就覺得要和它斬斷了似的,覺得一切都沒什麼關係了。”張靜説,“但你最美好的時光卻留在了這個城市。這裡有朝夕相處7年的朋友,他們曾是你生活的重心。”

  王雲2008年從北京一所高校畢業,一直在外面遊歷似地體驗生活,在北京和天津工作一年,又在成都工作三年,最後回到家鄉青海,成為西寧市的公務員。

  王雲畢業時的想法就是“不回家,但也不準備在北京待太久”,而想“去外面多轉轉,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

  在北京讀完書,又在北京參加工作,“有很多關係好的朋友,如果説離開這裡最捨不得什麼,就是他們。”王雲説,“但掙錢是為了生活變得更有意思,而在北京,我找不到那種愜意。”

  在外面奔波10年左右,王雲“想回家了,家裏有親人,朋友再多也比不上親人”。和張靜一樣,王雲開始考公務員,沒有告訴原單位,只是不停地請長假,直到面試通過。

  現在,張靜和王雲都在家鄉當公務員,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雙休的時候終於不用為“去哪個人少的地方,坐哪一趟人少的車出行”而煩惱,也再不會出現“一年只能看到父母一兩次”的狀況。

  張靜告訴記者:“在這樣的體制下,工作必須要一步一步走,每次上升都有一定的時間點,而不可能是坐火箭。公務員的工作是慢慢成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張靜對這個過程的評價是,“很累,但會有一種安定感,小城市有它自己的便利和生活態度。”

  張靜喜歡觀察周邊人的生活,她説能感覺到這些人“心裏的快樂”,給自己也帶來積極的心靈感應。“也不後悔曾經的北漂生活,那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自己最願意的選擇。只有經歷過不同的生活,並有過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看事情的眼光才有了差別。”

  “很慶倖自己有過北漂的經歷,眼界開闊的人更懂得開開心心、享受生活。”張靜回憶,“剛上大學,從地方小城到北京,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整天雄心勃勃的,也相信自己註定會有番與眾不同的、轟轟烈烈的事業。”

  張靜説,在北京的6年,是一個從“這就是我的城市”到“這完全不是我的城市”的過程。

  劉軍對此有同樣的感受,“在學校的時候,以學生的身份面對社會,離校以後,以社會成員的身份又該怎麼面對社會?這期間發生的很多事情,都在鍛鍊你。”

  直到2010年,劉軍還在北京堅持做電商,但生活成本在加大。“那年10月,我考慮把倉庫搬到妻子的老家浙江金華,浙江也是電商的天下,大環境更好。”兩個月以後,這個想法就被“想幹啥就抓緊幹啥”的劉軍實現了。

  “在北京也有很多朋友,但更適合喝酒吃飯。”劉軍説,“而在浙江,認識的很多朋友是實實在在做生意的,有在開店的,有開工廠的,交流起來,資源更多。”劉軍給兩個城市的評價是:“北京,給別人打工的人才多;但在浙江,自己做老闆的多。”

  劉軍正在想把公司再遷到杭州,“因為杭州的電子商務環境更好,市場氛圍更好”。

  他説,如果以後跟孩子説北京印象,那就是“在這個城市既歡樂又憂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