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老八股的沉淪:博元投資多任大股東承諾惹的禍?

  • 發佈時間:2015-03-30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博元投資(600656,前收盤價7.52元)是A股“老八股”之一。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當時在市場上市交易的合計有申華電工、飛樂股份、浙江鳳凰等八隻股票,它們被市場尊稱為“老八股”。博元投資的前身便是其中之一的浙江鳳凰。作為A股資格最老的股票,如今卻因涉嫌“造假”面臨退市,如此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極度坎坷的身世

  回顧博元投資歷史,在登陸A股之初,公司控股股東為蘭溪市財政局。隨後20年中,公司更換了數任控股股東,康恩貝集團、華源集團、華源生命、勳達投資是輪番入主。伴隨著控股股東的變更,上市公司簡稱也經歷浙江鳳凰、華源制藥、*ST華藥、*ST源藥、S*ST源藥、ST源藥、ST方源等多次更改。

  事實上,早在“華源制藥”時期,博元投資的命運便可謂是極度坎坷。

  2006年,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華源集團陷入流動性危機,公司大股東華源生命同樣被波及,其持有的上市股權遭凍結。於此同時,上市公司則面臨著因連續三年(2004年~2006年)虧損,遭暫停上市的局面。2007年5月,公司股票最終被上證所暫停上市。為扭轉危機,上市公司及控股股東便計劃通過債務重組及資産重組,股權分置改革實現2007年盈利。此後,華源生命的持股被拍賣給了勳達投資(4250.25萬股)及許志榕,勳達投資的實控人為麥校勳。

  勳達投資控股後,隨即對上市公司進行了資産重組。2008年7月,公司股票得以恢復上市;同年8月,公司簡稱由“ST源藥”變更為“ST方源”。

  不幸的是,勳達投資隨後也迅速陷入麻煩當中。2008年12月,因上市公司與銀行的借貸糾紛,勳達投資持有的ST方源3997.81萬股股份遭司法凍結。此後,勳達投資控股方的資金也出現問題。

  種種因素作用下,2010年5月,“ST方源”的公司迎來了華信泰的控股。由自然人余蒂妮控制的華信泰,通過拍賣的方式,獲得公司21.003%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2011年9月,“*ST方源”更名為博元投資。截至2014年9月,華信泰持有公司1997萬股,持股比例為10.49%,仍為第一大股東。但是,華信泰的入主並未給公司帶來實質性的利好。此後的數年間,在華信泰的主導下,博元投資接連展開多項資本運作舉措,最終均未能開花結果。

  讓人唏噓的是,從華源制藥到S*ST源藥、“ST方源”再到博元投資,公司幾乎碰到了重組過程中所有的困難,但均一路有驚無險地走來。只不過,當初公司失去了“國企”這個身份,而這一次卻是要失去“上市資格”。

  替多任控股股東“填坑”

  分析博元投資及其控股股東的“造假”歷程來看,公司當前的危機,可以説是替多任控股股東的歷史問題“填坑”所導致。

  資料顯示,根據勳達投資及許志榕在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所作承諾:公司2008、2009年兩年累計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不低於1億元,實際凈利潤與承諾凈利潤之間的差額部分將由勳達投資和許志榕以現金方式補足。實際情況是,2008年、2009年,上市公司累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承諾業績之間差額為5.27億元。按照規定,勳達投資和許志榕應在2010年5月10日前以現金方式補足。不過,二者沒有履行該承諾。

  事實上,勳達投資及許志榕當時也是“自身難保”,二者持股當時面臨著被拍賣的局面。而接盤勳達投資3997.81萬股持股的華信泰表態,自願代勳達投資履行標的股份對應的股改業績承諾。此外,通過股權拍賣、司法劃轉等方式承接勳達投資及許志榕對上市公司剩餘股權的遼源大成投資、林歡等也表態,願意履行競得股份對應的股改業績承諾義務公開承諾。

  不過,表態歸表態,在華信泰支付3000萬款項後,上市公司便一直未收到剩餘補償款。在此情況下,證監局,交易所接連發函,對上市公司及相應責任人給予公開譴責等處罰,並督促相關人履行承諾。

  在監管層的緊逼下,事情終於有了進展。2011年4月29日,博元投資曾公告稱,已累計收到華信泰支付的股改業績承諾款2.77億元,並收到華信泰代吳偉英、勳達投資、遼源大成投資、黃錚、吳為榮、林歡支付的股改業績承諾款共計約1.6億元,兩者合計約4.38億元,華信泰承諾已履行完畢。

  但事實上,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調查,華信泰履行及代付的股改業績承諾款3.85億元未真實履行到位。而為掩蓋這一事實,博元投資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多次偽造銀行承兌匯票,虛構用股改業績承諾資金購買銀行承兌匯票、票據置換、貼現、支付預付款等重大交易,並虛增資産、負債、營業收入和利潤,披露財務資訊嚴重虛假的定期報告。

  會計師事務所已遭立案

  根據監管層披露的資訊,博元投資2011年~2013年年報的造假金額讓人觸目驚心。

  翻看博元投資歷史資料可以發現,公司2011年~2013年的年報均由公司編制,而審計工作則交由中興華富華會計師事務所(2014年改名為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註冊會計師審計。

  在這三份年度報告中,都有這樣的表述:公司負責人余蒂妮、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張麗萍及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張麗萍聲明:保證年度報告中財務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而負責審計的會計師則明確:博元公司的財務報表已經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博元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合併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和合併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合併現金流量。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情況,博元投資在這三年中的財務情況顯然與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的審計結果相左。

  今年1月初,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據博元投資披露,上述立案稽查事項與公司2014年6月18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一事有關,且與以往年度為公司提供的審計服務工作有關。

  回顧博元投資從“老八股”到強制退市第一股的坎坷之路,如今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以及所聘會計師事務所自然難辭其咎。但是,那些曾經在浙江鳳凰變博元投資的過程中獲利頗豐的前控股股東們,他們曾經的行為是否也應該被重新審視?

退市博元(600656)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