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北京市區居民殯葬費用平均8萬 多數居民難以承受

  • 發佈時間:2015-03-26 07:14:46  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婷  責任編輯:胡愛善

  昨日上午,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4~2015)》(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北京市區公墓消費過高,大部分居民難以承受。

  農村居民辦喪吃請花費貴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殯葬消費調查”課題負責人曾寒柳在殯葬綠皮書中撰文稱,相關調研顯示92%的北京市區消費者認為公墓價格太貴。另外,目前殯葬消費中的突出問題還有,農村居民辦喪吃請花費貴,殯葬機構外殯儀消費高於機構內;生態節地葬仍受冷落。

  據文中數據,北京地區居民的平均殯儀消費為15193元,其中市區居民平均消費約為10000元,郊區居民平均消費約18000元;平均安葬消費則高達27644元,其中市區平均消費為70000元,郊區平均消費約為4750元。兩項費用合計,目前,北京地區的殯葬消費平均達到約42837元,而市區居民達80000元。

  報告指出,北京市區居民中等殯葬消費的公墓消費佔整個殯葬消費的87.5%,公墓消費成了壓在居民心口的不能承受之重,急需有相應的舉措來緩解。

  殯葬業PM2.5排放研究存空白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殷惠民和劉愛民在報告中撰文指出,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殯葬過程尤其是其中的遺體火化給生態與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監測結果表明,目前火化機的後處理設備可以較好地減少顆粒物、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排放,但對於氮氧化物與二惡英的控制效果並不理想,其中氮氧化物排放三級標準合格率僅為35.3%。

  報告還指出,目前我國殯葬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檢測僅限于部分省市地區,尚未建立起常規、長期監測機制。《燃油式火化機大氣污染排放限值》中對煙塵的排放限值進行了規定,但對於對人體健康影響更加顯著的PM2.5卻並未涉及,目前國內對殯葬行業PM2.5排放的相關研究也存在很大空白。

  ■ 焦點

  1

  辦一場葬禮究竟有多貴?

  辦理殯葬的費用可分為殯儀費(含殯葬市場、殯儀館消費)和安葬費。殯葬綠皮書以北京為例,北京地區的殯葬消費平均達到約42837元,而市區居民達80000元。

  曾寒柳列舉了2014年北京14家經營性公墓的最低單個墓穴價格,最便宜的通惠陵園單個墓穴也要36800元,萬佛華僑陵園單個墓穴最低價格要108000元,萬安公墓甚至達到過單個墓穴25萬元的高價。

  中國殯葬協會會長戚學森昨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綠皮書中的數據肯定做了相關調查,但可能樣本不足,數據使用起來要謹慎,僅供參考之用。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長、殯葬綠皮書主編李伯森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不同的城市、城市中不同的墓地以及城市與農村之間,墓地的價格相差懸殊,造成辦一場葬禮下來,需要的總花費也有很大差異。但肯定的一點是,公墓的花費已經成為整個殯葬過程中消費的大頭。

  2

  市區殯葬費為何越來越高?

  曾寒柳分析,墓價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為,土地資源稀缺,土地價格過高,公墓需求不減。

  戚學森昨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殯葬消費的總體情況存在結構性矛盾,表現在近郊及市區墓地一墓難求,同時,遠郊墓園卻遠未飽和。

  戚學森分析,老墓區和近郊的墓區,比如八寶山人民公墓,由於設施設備完善和交通便利等原因,已經趨向飽和。這些墓地受單位價格和供求關係的影響,上漲較快,這是個市場行為。

  同時,遠一些的墓地,比如位於通州的長青墓園,就比較充裕,20年來總入住才一萬多人。遠郊區的墓園,越遠越便宜。

  戚學森介紹,北京現在一共有33所公墓。各級政府、單位或者經營性公墓,土地總量是1.3萬畝,已經使用7千畝,余量5千多畝。總體來看,殯葬土地還是有空間的。“市民不用焦慮。”

  李伯森指出,殯葬費用高還與我國傳統的殯葬觀唸有關。“殯葬消費成為一種感情消費,認為花得越多就是心意越足,花多少錢也值。這也造成了殯葬消費中的鋪張浪費,奢華攀比現象。”

  3

  如何緩解殯葬費高難題?

  戚學森建議,政府需要加大殯葬投入,增加墓地土地供應量。戚學森介紹,目前北京市正擴大現有墓地面積,建設節地生態墓區,面向市民提供小型墓位。這樣同樣的面積可以提供更多墓穴。

  戚學森表示,像北京這樣超大型的都市,如果按照一人一墓設計殯葬,在現代社會是非常困難的。政府要加大殯葬投入,做好保基本,兜底線的工作,保證大多數居民的基本安葬需求。這樣一個基本的殯葬消費觀形成之後,就可以減少殯葬上的攀比。

  李伯森指出,轉變民眾傳統的“入土為安”的傳統殯葬觀念,建立“厚養薄葬”的文化也有利於緩解殯葬壓力,降低殯葬費用。李伯森表示,前幾天,網上引起爭議的河北邯鄲農村舉辦葬禮,請脫衣舞娘坐鎮表演,本質上還是一種攀比心理,想要將葬禮大操大辦。李伯森指出,對於這些殯葬陋俗,尤其是低俗的殯葬習慣,要予以摒除。

  4

  如何解決死後“葬身之地”?

  報告還提到,由於土地資源短缺,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現墓地緊缺,開始限售墓位。“死無葬身之地”,在一些地方似乎已經不再是個傳説。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長李伯森指出,未來應探索節地生態葬和不保留遺體、骨灰的激勵引導機制和獎勵政策措施,“探索火葬區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居民去世火化後,是否可選擇歸葬農村公益性公墓的思路,以達到緩解城市墓地緊張、價高和祭掃高峰交通安全困境,實現人們落葉歸根的傳統夙願。二是探索土葬改革區人們去世後遺體深埋不留墳頭安葬,是否可自主選擇在自耕地和公益性墓地安葬,以達到在自耕地安葬的深埋不佔用耕地、在公益性墓地安葬的生態園林化。”

  新京報記者 張婷 吳為

  ■ 展望

  《殯葬管理條例》修訂稿有望今年出臺

  全國殯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殯葬協會顧問朱金龍在殯葬綠皮書上撰文指出,現行的《殯葬管理條例》自1997年發佈以來至今已有17年,其間雖經數度修改,卻始終不能定稿出臺。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長、《殯葬綠皮書》主編李伯森昨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殯葬管理條例》多次修訂未能定稿,主要是由於社會各方面對殯葬的認識還不統一,“厚養薄葬”的觀念還不夠深入。不過,李伯森透露,《殯葬管理條例》修訂稿有望今年出臺。

  民政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李健在殯葬綠皮書中撰文指出,現行的《條例》缺乏對殯葬服務機構資質、從業人員資格等方面的基本規範。《條例》中缺少屍體處理過程中有關安全、衛生的原則和規範,缺少對傳染病死亡屍體處置和突發事件殯葬事宜的相關內容。

  李伯森指出,《條例》在法律效力上比法律還是弱一些,因此,也有必要呼籲加快《殯葬法》的出臺步伐。

  新京報記者 張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