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快遞“最後一公里”問題凸現:快遞員校門口擺攤

  • 發佈時間:2014-11-20 07:3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潘志賢 淩昱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電商網購的普及,衍生出的諸多物流快遞問題也日益凸現,快遞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更是迫在眉睫,亟待解決。

  快遞的“最後一公里”一般是指配送的最後一個環節。快遞員可以以“門到門”的形式,把快遞件親自交到收件人手中。就在多數市民和上班族享受快遞公司“開門簽收”、“下樓簽收”的便捷時,鄭州諸多高校的師生們卻常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他們需要在快遞員限定的時間內跑到校門口“扒拉”快遞件。

  “雙十一”前後,記者走訪鄭州多所高校發現,快遞員學校門口“擺攤”現象比以往更突出,大大小小的包裹一溜兒擺開,三輪車橫七豎八地停放著,既影響學校形象又影響通行。

  如何打通高校快遞的“最後一公里”?快遞件如何才能從配送中心順利到達高校師生的手裏?

  快遞員校門口“擺地攤”

  “申通嗎?”“是,尾號是幾?”臨近中午,這樣的對話在鄭州市高新區鄭州大學南門向西200米的路上不時出現。

  每天大約11時到12時半,16時到17時40分左右,申通、匯通、京東等八九家快遞公司的車輛便會在這條路上依次排開,快遞公司給收件人發一條資訊或打一個電話,讓他們自己到這兒取貨。

  按收件人手機號碼尾數,這些快遞件被從0到9分堆在不同地方,以便收件人來取。憑著身份證、校園卡等證件,取件人在單子上簽過名字留下電話即可把快遞件取走。

  “‘雙十一’過後,快遞件猛增。”京東的快遞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京東的訂單數比平時翻了4倍,快遞自然變多了。

  “我們也想進到學校裏分發,可是學校不讓啊,快遞件堆在這路邊,像擺地攤一樣。”他指著幾百件散落在人行道上的包裹,十分無奈。

  同樣的情景也出現在鄭州鄭東新區的龍子湖高校園區。

  中午時分,河南中醫學院龍子湖校區北門口人聲鼎沸,七八輛小三輪橫七豎八停在路邊。四通一達、宅急送、京東、亞馬遜等快遞公司擺的攤在人行道上一溜兒排開,大小包裹四處堆放,師生們穿梭其間。

  “學生是網購的一個很大群體,據統計,我們每天在東區龍子湖校區的派單量就有近萬單。”河南省快遞協會副會長劉麗説。

  取快遞件要“長途跋涉” 找快遞件如“大海撈針”

  孫雪芳是河南中醫學院的大二學生,快遞人員無法進校門,這讓她覺得收快遞件成了一件麻煩事兒。“學校離市區比較遠,平時購物不便,所以同學們都習慣了在網上買東西。”孫雪芳説,“快遞公司都是把快遞件堆在學校門口,每次去取都得‘長途跋涉’,翻找快遞件如‘大海撈針’,晚點去又害怕送快遞的人走了。”

  鄭州大學的靳千慧同學在“雙十一”期間網購了一件商品。但由於當時手機停機,沒收到京東發來的到貨通知,便沒能按時去取。過了幾天,她趕到南門時,卻發現自己的快遞件不見了。

  原來,京東快遞的負責人看快遞件長時間沒人來取,就把它退送到上一個環節的貨物配送點去了。

  “我們這沒有固定地點,存儲不便,如果沒能按時來取快遞件,就只能退送到我們上邊。”京東快遞負責人説,這樣做是也是為了更好地保存沒人領取的貨物。

  雖然快遞件最終領到了,但這一來一回卻多耽擱了兩三天時間。“幸虧不是什麼急需用品。”拿到貨物後,靳千慧説,以後她必須按時來取快遞件。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因為高校不讓快遞員進校門,有些學生無法及時取回快遞件,還會發生快遞件被錯領誤拿,或是物品被損壞乃至丟失的情況。

  不讓進校門,快遞員只好在大門外通知收件人出來取。當收件人不在的時候,快遞員有時不得不把快遞件再帶回去。有時,為了一件快遞,快遞員不得不跑好幾趟。

  “我們咋不想進學校呢?這不但方便學生取件,也方便我們隨時攬件。可現在是很多學校不讓我們進,使得我們派件和攬件的業績量都受影響。遇到下雨、下雪天就更難了!”宅急送的快遞員小張抱怨説。

  “不讓進校門,我們無法把快遞件送到用戶手裏。但又不能放在門衛那裏,所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打電話約收件人來取。”申通快遞的送貨員小裴表示。

  儘管《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中規定,快遞員為客戶投遞免費兩次以上,可以適當增加服務費用,但現實中快遞員不會這麼做。“除非你不想擁有客戶了,這種服務行業只能多辛苦幾趟唄!”小裴説,一些戶主覺得屢次麻煩快遞員不好意思,頂多給他們一包煙或是買瓶飲料。

  什麼讓快遞“寸步難行”

  對於高校不讓快遞員進校門,鄭州大學保衛處的楊師傅覺得理所當然。“快遞進校門,學校怎麼管理呢?”他説。

  楊師傅告訴記者,快遞企業公司數量在增加,投遞頻率在增加。這些造成了投遞人員魚龍混雜。過去提供快遞服務的人和企業很單一,只有郵政一家,出現問題可以直接找他們問責。

  “現在有幾十家企業在從事投遞業務。原來全省一年才幾千萬件快件,現在得幾億件。”楊師傅説,“原來一個投遞員去一個地方投遞兩次即可,現在幾十家企業的快遞員一天得往一個地方跑三四次。這樣就造成了管理混亂。”

  鄭州龍子湖高校園區某高校後勤負責人表示,快遞員騎電動車速度太快,在大學校園裏極易傷人。同時快遞員校內擺攤,常常亂棄包裝箱,影響環境。

  記者走訪發現,鄭州大學校內有多個快遞公司的固定分發點,但京東的快遞員告訴記者,這種快遞分發點是有租金的且費用很高。

  “我們本來就賺得不多,哪禁得起這樣耗呢!”他説,所以大多快遞還是選擇在大學校門口外,“擺地攤”式地分發快遞件。

  “如何在學校建立一個高效、合理的快遞投送模式,我們也正在考慮。”河南中醫學院後勤處負責人説。調查中,記者發現在“安全重於一切”的現實下,“拒絕入內”成了許多學校管理成本最低的一種選擇。

  怎樣攻克高校快遞最後一公里

  “如何破解高校快遞最後一公里難題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曾有致力於在校園內搭建第三方快遞服務平臺的小麥公社來談過,但目前還沒有實質的推進。”劉麗説,希望政府能推進校企合作,由學校或第三方來搭建一個快遞點。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成都理工大學的4位創業大學生瞄準“校園最後一公里”的配送空間,建立了代收和代發快遞的校園物流平臺。該平臺統一代收快遞公司送來的校園內的快件,最後由專人將快遞送件到府。他們抓住了崛起的物流商機,每月可賺取5萬元,積攢了校園內的人生第一桶金。

  2014年10月,北京化工大學在校內設立了智慧提貨櫃,學生輸入短信密碼即可取走快件;2013年11月,江蘇省在《江蘇省郵政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中新增一條規定,明確了高等院校應設置專門場所;2013年6月,清華大學在校內設立統一的“快遞服務區”,各家快遞在此統一卸貨,學生前來取件。

  河南韻達快遞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在校園內建立智慧快遞箱是個不錯的解決方式,“據統計,95%的學生快遞都可以放入快遞箱內。”

  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物流系主任王焰教授説:“社會日益發展,收發快遞已成師生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高校應增設快遞點將其作為高校必備公共基礎設施。這個快遞收發點可以是智慧快遞箱,也可以是類似快遞超市的服務點。”

  河南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負責人表示,他們正想方設法積極引導快遞企業和校方進行合作,或由第三方來搭建校園快遞服務平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