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地方債三大問題需改進 多舉措托底無破産隱憂

  • 發佈時間:2015-12-30 07:5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之所以出現負債的情況,是因為支出大於收入。減少支出,就能夠把負債的問題解決。但是現在地方所承擔的支出責任很高,比如教育、公安、政府基本支出等等,都是離不開的。這些必須支出的,地方減不了。減不了的話,就必須借債。”關於地方為何借債的問題,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這麼向記者回答。

  28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將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進一步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業內專家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此項規劃主要針對此前地方債“滾雪球”的一個現象。目前,地方債存在利息高、不規範、監管難等問題,因此需要通過中央發行債券進行置換。

  地方債三大問題需改進:利息高 不規範 監管難

  對於去年中國地方債情況,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的報告,從債務結構來看,2014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5.4萬億元中,省級、市級和縣級(含鄉鎮)分別佔比為14%、42%和44%。從舉借主體看,主要是融資平臺、政府部門和機構、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

  高額地方債之所以屢屢見諸報端且受到中央重視,根本原因之一是地方債務籌措方式和中央負債有本質區別。

  袁鋼明向央廣網財經記者介紹,中央負債一般來説是通常是發行國債,這種方式規範、穩定,而且操作層面上來説比較方便。

  地方債則通常是通過地方融資平臺、或者是國企來借包括商業銀行貸款在內的各種債、或者通過信託的方式進行融資。

  袁鋼明表示,地方政府這種融資的方式利息高、不規範,所以現在要把地方債進行置換,也就是採取中央發行債券的方式來籌措資金。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稱,今年中國將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增至3.2萬億元,實現了對當年到期債務的全覆蓋,將被置換的存量債務成本從平均約10%降至3.5%左右。

  事實上,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並非易事。樓繼偉説,地方政府違規舉債、變相舉債仍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違規舉債,或為企業舉債違規提供擔保承諾等;個別金融機構繼續為地方政府違規舉債提供支援,並要求政府進行擔保。“明股暗債”等變相舉債行為時有發生。

  債務率86% 地方政府無破産可能

  樓繼偉介紹,經全國人大批准,國務院確定了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6萬億元,債務率為86%,低於100%的警戒線。

  “今年發行了60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此舉有利於‘穩增長’;將地方政府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完善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加強對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監管。”樓繼偉表示。

  袁鋼明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稱,86%的地方債從總的情況來看是“可控的”。國際上來説,超過60%就已經屬於高風險的範疇,然而事實上所謂的歐債,已經遠遠超過100%。

  儘管如此,袁鋼明還是對記者表達了對地方債規模的擔憂。“需要注意的是,所謂86%是從平均的角度上來講的,還有很多比86%要更嚴重,就會造成一種非常嚴重的情況,沒有還上的債會對銀行造成極大的衝擊和危險。”可以説,從86%這個角度上來説,地方債還在“可控但是已經很高”的範圍內。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地方政府會像此前美國中央政府一樣破産。據袁鋼明介紹,很多地方不獨立承擔債務,很多債務由中央統借統還。

   去年10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也在健全地方財政機制上更近一步,提出了包括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許可權、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強政府或有債務監管等多項措施。

  中央赤字率或擴大到3%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優異的財政數據也可以給地方政府和公眾信心。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的赤字率是2.3%,且將在未來逐步擴大。因此,中央政府有足夠的能力負擔地方債這些支出。

  12月26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上,樓繼偉回應常委委員提問表示,2016年初步計劃是中央、地方都要增加赤字。多位專家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央政府的赤字情況良好,可能會擴大到3%左右,且所謂3%的赤字紅線缺乏合理支撐。

  “中國的國有資産總值超過100萬億,凈值接近40萬億,這是其他西方國家所不具備的。”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記者表示,“所以考慮未來的收益、經濟增速和資産端三個情況,中國的赤字率可以高一點。3%太低了。”

  瑞銀證券也分析,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以上,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將超萬億、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規模也可能達萬億。

  不過,2016年最終赤字規模仍然有待明年全國人大代表會議審議通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