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債牛漸入佳境 不妨未雨綢繆

  • 發佈時間:2015-10-27 05:33: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經濟環境與增長週期出現深刻變化的當下,債券市場行情的時間和空間可能已經很難再用歷史的尺規來度量,目前債券市場仍處在找尋新利率中樞的過程中,利率上行風險總體有限,若經濟更差、政策更松,亦或者剛兌預期破除,無風險收益率再下一城不無可能。分析人士指出,經濟不穩,債牛難停,但利率走向新均衡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反覆與波折往往不可避免。伴隨著絕對收益率不斷下行,需對階段性或結構性的風險保持警惕。

  打破傳統 不一樣的牛市

  很多人沒有料到,年初時並不被十分看好的債券市場竟一路笑到現在。從打破熊長牛短的宿命,到打破三季度的魔咒,再到一次次擊穿市場的利率底部預期,此輪債券牛市一路向前,早已突破中國債券市場既有規律性的牛市定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不能再用傳統牛熊週期的歷史規律來審視當前的行情。

  機構認為,這是新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即經濟週期從加杠桿週期轉入去杠桿週期、從成長週期步入轉型週期、從大穩定時代進入多週期疊加的不穩定時代,導致全社會缺少加杠桿和信用創造的主體,金融資産供給大幅收縮,且難在短期逆轉,債市的牛市週期得以拉長,而利率中樞出現趨勢性下移,歷史中樞的參考價值在下降。從這個角度看,當前債券市場的低收益率在長遠看可能未必很低。

  經濟環境與增長週期的深刻變化,構成這輪債券牛市的基本背景,未來能夠顛覆這一輪牛市的力量,很大可能也將來自基本面。但目前來看,經濟形勢仍不樂觀,9月經濟數據總體低於預期,尤其是投資大幅下滑,工業産出繼續放緩,顯示經濟動能依然不足。這也是9月下旬以來,債市中長端收益率再次快速下行的本質原因。與此同時,儘管近期利率下行較快,但通脹也有所回落,撇開CPI,以GDP平減指數和PPI作為參考的實際利率依然偏高,仍有下行空間。總的來看,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而需求不足致使通脹維持弱勢,貨幣政策仍有繼續放鬆的必要,在信用擴張緩慢、貨幣增速不能明顯改善,匯率不能貶值的情況下,貨幣條件改善仍需要靠引導實際利率下行來實現。換言之,先有債市牛,再有經濟穩,經濟不穩,債牛難停。

  居安思危 關注五類風險

  按照機構分析,當前債市正處於並將繼續處於找尋新利率中樞的過程中,利率上行風險總體有限,而若經濟更差、政策更松,亦或者剛兌預期得以完全破除,未來無風險收益率再下一城也不無可能。但市場也會關心,新的利率中樞會在哪,債券收益率降到什麼水準才算合理,而在缺乏歷史經驗指導的情況下,每一次利率的快速下行不免讓人擔憂會成為“最後一跌”。事實上,利率尋求新中樞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期間的反覆與波折往往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在貨幣政策寬鬆利好頻傳、“再配置”與“缺資産”的當下,擔憂和質疑聲音並沒有被亢奮的市場湮沒,在“十年國債利率進入2時代”呼聲高漲的當下,部分投資者對債牛前景表達了擔憂。

  綜合市場觀點來看,未來債市趨勢性或階段性的風險可能來自幾個方面:一是寬財政。當前缺乏信用加杠桿和信用創造的主體,致使經濟難以有效企穩,但若中央政策能夠主動加杠桿,並且是大幅加杠桿,或能推動信用和貨幣擴張走向正常,改善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悲觀看法,因此,儘管債市行情如火如荼,但市場上對寬財政的顧忌一直存在;二是匯率波動。匯率波動牽扯流動性,對這一輪由資金推動的牛市非常重要,而美元強勢的根基未動,匯率波動風險並未走遠;三是風險偏好變化。7月股市盛極而衰,“再配置”與“缺資産”成為行情主線,債券直接受益,而隨著股市風險釋放、股債性價比修復,再配置後的再配置風險愈發變得現實;四是杠桿率上升。債市取代股市成為當前金融市場加杠桿的主體,為未來的波動埋下隱患;五是信用風險。經濟下行過程中,信用風險不斷積聚,未來信用事件或常態化,與低利差的矛盾不斷凸顯。

  市場人士指出,債市宴席未散,但留一分清醒是必要的。隨著利率下行,債券性價比正在下降,需對階段性或結構性的風險保持警惕。交易所債市站在近一輪行情的最前沿,未來的風險也首先值得關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