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地方債置換 銀行不吃虧

  • 發佈時間:2015-07-15 07: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賀強  責任編輯:劉波

  近日,財政部下達了第二批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1萬億元。加上第一批1萬億元額度,置換額度已經達到了2萬億元。從表面看,在存款增長放緩、資金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將高利率的貸款、“非標”資産置換為低收益的債券,是“吃了虧”。但商業銀行降低了信用風險、盤活了信貸存量、享受了稅收優惠和減少資本佔用的“紅利”,促進了經營方式轉型,算大賬、看長遠,其實“不吃虧”。

  一是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商業銀行融資平臺貸款中,市級、縣級等省級以下平臺公司貸款佔有較高比重,這些低級別的平臺公司,整體實力差、抗風險能力弱。而地方債已經納入了省級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實施“統借統還”,這相當於對較低級別的融資平臺公司進行了“增信”,有效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為了覆蓋風險,商業銀行對低級別的融資平臺客戶執行了較高的貸款定價,這不但沒有反映出政府信用的市場價值,同時也加重了這些平臺公司還本付息的壓力。而地方債遠低於貸款定價,此類貸款轉化為地方債後,政府舉債成本回歸到合理水準,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也降低了銀行的經營風險。

  二是盤活了商業銀行的存量資産。由於我國資産證券化不發達,商業銀行只能長期持有平臺貸款直至到期,貸款“只吃不拉”已經成為盤活存量的一大難題。而地方債作為標準化的資産,可以在市場上交易、流通。商業銀行平臺貸款置換為地方債後,其貸存比指標得以緩解,貸款規模得以釋放。銀行可以輕裝上陣,集中資源支援國家重點戰略項目,也可以加大力度支援“小微”等經濟領域的薄弱環節。這既盤活了信貸存量,也對接了國家“穩增長”戰略。同時,央行已經將地方債納入了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抵質押品範疇,商業銀行可以此為質押從央行獲得融資,這也拓寬了地方債的融資渠道。

  三是享受了稅收和資本的“紅利”。按照稅法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所得的利潤需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而投資地方債所得利潤則免征,這實際上變相提高了地方債的收益。按照監管規定,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權重為100%,而地方債風險權重為20%。資本是銀行最寶貴的資源,銀行從外部融資也要付出較高的融資成本,而地方債降低了資本消耗,緩解了銀行的融資壓力,降低了經營成本,這也間接提升了地方債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債券市場中,商業銀行的持債比例已經達到60%以上,遠高於發達國家水準。債券市場參與主體結構單一,銀行“一枝獨秀”,容易使得債券市場和銀行經營“同頻共振”,形成單邊市場。目前,地方債的發行主要採取了定向承銷的方式,從優化債券市場投資主體、提高債券市場深度和廣度的角度考量,下階段,地方債應該採取公開招標、公開承銷、定向承銷相結合的發行方式,儘量更多地以公開向社會發行的方式,引入更多的民間資金來投資地方債。

  我國直接融資佔比低,債券市場規模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近期,隨著股票融資快速增長,債券融資還出現了下降,債券市場已經成為直接融資市場的“短板”。地方債號稱“銀邊債券”,其發行為我國債券市場加快發展帶來了新契機。未來,我國債券市場要抓住機遇,逐步整合不同債券市場的監管標準,促進不同債券市場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各類債券的跨市場發行和流通,加快債券市場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