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新政化解違約風險 地方債發行將進入快車道
- 發佈時間:2015-05-20 16:51:00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日前,江蘇省成功發行522億元地方債,這也是首單地方債務置換債券的成功發行。此舉具有標誌性意義,意味著困擾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有望緩解,也預示著地方債發行將進入快車道。
事實上,此次江蘇省地方債發行並非一帆風順。該債券原定於4月23日發行,但遭遇延期。這一現象引起各方關注,有分析認為,延遲發行主要是因為政府債利率低、流動性較弱,難獲投資者青睞。
為扭轉地方債發行遇冷局面,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于5月12日聯合發文,決定在財政部下達的債券置換限額內,採用定向承銷方式發行一定額度的地方債,並將地方債納入抵(質)押品框架,以加快地方債置換計劃進程。
三部委新政的激勵作用可謂成效明顯,從江蘇省地方債的發行情況看,結果好于市場預期。
首先,本次地方債發行利率普遍較低,有利於降低地方政府的償債成本,並可為後續各地方政府債務定價提供借鑒。根據5月18日的招標結果,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地方債中標利率分別為2.94%、3.12%、3.41%和3.41%,僅比前5日同期國債利差均值各高出兩個基點,遠低於市場預期。
其次,本次江蘇省地方債獲得超額認購,反映出市場主動性需求強勁。江蘇省公佈的一般債券發行資訊文件顯示,2015年首批一般債券發行總額為522億元,其中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的債券發行額分別為104.4億元、156.6億元、156.6億元和104.4億元,中標倍數分別為1.72、1.68、1.82和1.93,均高於最低投標要求對應的認購倍數。在貨幣政策預期不改的情況下,後續地方債發行或仍將得到市場支援。
再次,本次發行的地方債期限從3年到10年不等,期限較長。通過地方債的“以長換短”,可緩解地方政府短期債務償還壓力,為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贏得時間。一方面,償還的期限被拉長,分攤到每一年的償還壓力就會相應減少;另一方面,目前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階段,受房地産市場疲軟、外貿數據低迷等因素影響,地方政府財政壓力較大,而隨著政府各項改革措施不斷落實,新舊引擎發力,未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或將大大提高,償債能力也將隨之增強,在此背景下,拉長償債期限有助於地方債務風險平穩化解。
可以説,江蘇省地方債的順利發行實現了降低債務成本、催生市場認購熱情、“以長換短”緩解償債壓力等多重目標,為後續地方債券發行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新政的利好效應已初步釋放。
在政策激勵效應已經顯現的情況下,市場的關注點開始轉向央行是否會落實政策,啟動針對地方債的質押回購操作。
事實上,購買地方債佔用了銀行部分流動性,如果銀行無法以此獲得進一步質押,以PSL、SLF、國庫現金等多種方式獲取較低成本資金,或將對銀行持續放貸能力及購買其他債券産品形成擠出效應。這顯然有違政策初衷。因此,市場普遍預期,為順利推進後續地方債券的發行,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持續購買地方債,央行會進行質押回購安排。
而且,落實這一政策的受益者遠不止銀行一方。
從央行的角度來看,將地方債納入質押框架可以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在目前外匯佔款增速趨勢性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也需要利用新渠道投放基礎貨幣,解決穩增長面臨的資金問題。
地方政府也樂見其成。質押政策有利於提升地方債的吸引力,從而使其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吸引潛在購買者,降低融資成本,增強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的動力。
因此,通過將地方債納入質押框架來促進該産品的發行,有助於形成多贏局面。
可以預期,隨著央行啟動地方債質押,市場各方的積極性將被充分調動,地方債發行將一改此前痼疾難除之態,無論是債務置換還是增量發行都將進入快車道,地方債務違約風險也有望逐步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