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資平臺:運營收入尚不夠償還利息
- 發佈時間:2014-08-04 01:0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如果是正常的公司早破産了。”湖北一落後地市城投公司的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苦笑道。據他介紹,經過幾輪增資,該市城投資産達到221億元,近年來每年需償還本息8億到10億元,明年進入償債高峰,需償還本息12億元到15億元,公司每年的利潤實際只有3億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融資平臺公司化債幾乎完全依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自身造血能力普遍較弱,有的公司資産回報率只有1%,運營收入連償還利息都不夠。
以上海陳家鎮建設發展公司為例,該公司設立依賴政府資本注入,經營依靠土地開發,“造血”依賴補貼。該企業在發行13崇明債公告時表明,2012年陳家鎮建投利潤總額為1 .92億元,同期資産總計約102億元。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別給予發行人財政補貼1.37億元、1.86億元和1.9億元。其中,2012年補貼額幾乎與同期利潤持平。
作為最主要的政府性債務舉債主體,融資平臺公司近年來數量迅速增多,融資規模急速膨脹。然而,在土地寬鬆和貨幣寬鬆“雙推動”因素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背景下,前期已經累積下來的鉅額債務和剎不住的新增融資需求,成為地方融資平臺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而目前不少融資平臺公司融資能力接近枯竭,潛在風險逐步暴露。
融資能力受限的首要原因在於融資平臺公司存量債務居高不下,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公司資産負債率逼近監管上限。審計署去年底公佈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9萬億元中,7170個融資平臺公司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4.08萬億元,佔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的37%,32個省市自治區融資平臺公司平均額1273億元。
分區域看,重慶38個區縣共有175個融資平臺公司,平均資産負債率為51.83%,融資平臺公司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達到2369.66億元。上海68個融資平臺公司舉借的債務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額1726.67億元。江蘇融資平臺公司舉借的債務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額3504.58億元。
融資能力受限還由於監管部門對融資平臺公司的信貸政策、土地政策不斷收緊。中國法學會財稅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熊偉介紹,以國務院2010年下發的19號文為標誌,國家層面連續出臺多個通知規範融資平臺公司行為,2008年後融資平臺狂飆突進的勢頭被遏制。一方面,銀行表內、表外資金進入融資平臺公司越來越難,另一方面,土地出讓制度的規範、資産注入的嚴格也讓融資平臺公司舉步維艱。
在融資平臺公司融資能力接近枯竭之時,建設任務、融資任務卻未見放緩,支出項目越來越多。比如新城鎮化、棚改、保障房等民生項目需要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樞紐等待升級改造,為招商引資配套的園區建設也在進行。“以支定收”的經營理念導致平臺公司舉債需求仍在剛性增長,沒有盡頭。
中部一個地市開發區融資平臺公司負責人介紹,每年按照年初佈置的建設任務,開發區每年需融資40億元,實際能融到20億元就很不容易了,這導致很多項目延期,有的區域建房拖了幾年都沒有建起來。
債臺高築又高度依賴土地市場的融資平臺,在今年房地産市場萎靡不振之時,感到前所未有的償債壓力。中部一市開發區城投公司總經濟師説,目前平臺負債餘額25億元,今年需還本付息8億元,明年達到10億元,還債幾乎得靠土地出讓。現在全市每年只有4000畝到5000畝土地出讓計劃,分到開發區的指標有限,再加上近期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市場也不好,最終土地能否拍得出去,價格多少,都是未知之數,壓力很大。
中部一名基層發改局官員悲觀地説,平臺公司運營高度依賴土地市場,經營收入90%來自土地運營,還債資金來源絕大部分靠土地出讓金,貸款、發債券的抵押品也是土地,資金鏈其實非常脆弱,而且抵押的資産有些是湖面等不可能轉讓的無效資産。今年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市場遇冷,不可避免會逐漸傳導到土地市場,融資平臺、地方政府恐怕需要提前做好“過冬”準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