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債券通緊鑼密鼓地籌備之際,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的一番話,再次引發市場對債券通“通車”難點的關注。6月8日,李小加在出席公開活動時坦言,債券通整體何時落地還有待監管當局宣佈,路徑如何並不是人為決定,而是需求決定。他同時明確地指出,債券通“南下”兩年內不會開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行就已公佈債券通先“北上”,隨後“北上”的多項條件也逐漸成熟,且監管層和業內人士都表示,目前“北向通”的需求和意義相對更大。
“南下”尚不成熟
市場上對於債券通“南下”落地時機不成熟的議論,得到了監管層人士的“蓋戳”確認。李小加6月8日公開表示,“南下”的債券通,兩年之內不會開通。他指出,債券通開通時間本身要由監管機構宣佈,“南下”問題現時未談,並非內地不允許南下開通,而是目前中國擁有龐大資金,中國企業在內地發債已可滿足需求,不需要往國外市場。
除了“由內而外”的理由,李小加同時從“由外而內”的角度做出分析:目前國際市場收益率較低,也較難吸引內地投資者,國際投資佔內地債券市場只有約2%,遠比其他市場約20%-30%更低,國際投資者對內地債券市場需求龐大。因此,“債券通‘北上’的需求及意義較大,而‘南下’方面相信自然要來的時候就會發生”。李小加説道。
事實上,5月16日,央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宣佈同意內地與香港開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初期將先開通“北向通”,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後,市場對於債券通“南下”就展開了不斷的議論。有業內人士指出,香港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相比,起步較晚、規模較小,且以場外市場為主,託管不集中,所以“南向通”落地有一定難度。
在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看來,香港債市的成熟程度可能並非主因,主因還是內地方面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程度的考慮。他表示,率先開放“北向通”,在吸引國際投資者購買內地債券的同時,也達到了促進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目的,同時給海外人民幣持有者增加了可直接購買的資産。反之,內地投資者到香港去買債券,則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港元,可能又會出現人民幣流失的情況。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劉澄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還是會控制不讓資金流失太快,未來兩年當人民幣匯率預期相對更穩定、人民幣可兌換程度更高之後,再開放“南向通”時機會更成熟。
“北上”條件漸全
在“南向通”落地尚無時間表的同時,“北向通”已經漸行漸近。繼央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宣佈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後,5月19日,上清所宣佈為“北向通”總登記託管機構;5月31日,央行就“債券通”的具體管理措施公開徵求意見。
隨後“北向通”的推進還在提速。6月7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宣佈,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債券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債券通公司”),承擔支援債券通相關交易服務職能。
據了解,債券通公司將為“北向通”投資者的備案入市提供支援與幫助,並會與國際債券交易系統緊密蹉商,投資者將使用該等交易系統買賣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各類債券。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其附屬公司持有債券通公司60%權益,40%權益由香港交易所持有。
不僅如此,就在6月8日港交所宣佈,從今年7月10日起,人民幣貨幣期貨提前開始及加時1小時45分鐘,包括將延長日間交易時段30分鐘,以及收市後交易時段1小時15分鐘。李小加指出,希望當債券通開通時,有助人民幣成為國際間儲備貨幣,因此港交所也宣佈把人民幣期貨市場提早開市,以配合機構投資者需要。
資料顯示,今年前5個月,港交所人民幣期貨日均成交量同比大升30%,其中美元兌離岸人民幣(CNH)期貨的成交量分別於今年5月31日和6月1日創歷來單日第二和第三高交易紀錄,皆超過8600張闔約(名義價值達8.6億美元);至於2016年香港交易所的美元兌CNH期貨總成交量,創下53.8594萬張闔約新紀錄(名義價值540億美元或3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5%。
不過肖磊也指出,“北向通”同樣也面臨一些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其中就包括海外的人民幣存量,如果“北向通”開通,可能會把香港市場人民幣利率短時間內拉的很高,進而傳導到內地的利率。因此,需要考慮到海外人民幣的存量和流動性是否充足。
內地債市潛力巨大
毫無疑問,“北向通”對內地市場的意義和影響都非常巨大。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我國債券市場託管量達到65.9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但劉澄指出,相比國際市場,國內債券市場開發程度仍然相對較低,市場較為封閉。
“北向通”將成為內地債市開放的重要突破口,這已是業內的共識。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稱,“北向通”開通將會大力推動國內債券市場的發展,減小國內債券市場與發達債券市場的差距。國內的債券市場從成立之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方説市場不規範以及投資者投資理念不成熟等。債券通的開通無疑會有助於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縮小差距。
不僅如此,內地債市的發展和對外開放,也有利於消化中國城市化過程中堆積起來的過剩資本。李小加表示,內地正逐步轉變為資本過剩,因此香港未來的功能及角色也需轉變,由純資本功能轉變為可協助內地管理股票市場及匯率市場的定價,以及管理利率、商品及貨幣等風險。
從利率市場化的角度來看,肖磊表示,當前資本市場主要包括股票、債券、期貨等,其中股市中的滬港通、深港通都是對散戶開放的,不是銀行間市場,但債券通則面向機構。加上債券市場牽扯資金定價的問題,能發揮流動性定價機制,對利率影響很大,這對於我國推動利率市場化,以及資源分配、評級制度等都能起到完善作用,因此意義應該會更大。
北京商報記者 閆瑾 程維妙
(責任編輯:馬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