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票據風險排查“風聲鶴唳” 部分銀行全面收緊

  • 發佈時間:2016-05-17 08:02: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瑩瑩  責任編輯:劉波

  監管部門此番對於銀行票據業務的排查整頓力度空前。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各商業銀行自上而下的自查正緊鑼密鼓進行,部分商業銀行已全面暫停票據業務,另有部分商業銀行僅有電子票據業務正常開展。知情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此次監管層排查重點在於貿易背景審查、票據交易行為規範以及內控管理,並要求重點排查同業戶、通道業務等高風險模式,短期內整體銀行票據業務包括開票、貼現、買入返售等都將受到影響。

  專家分析,預計未來的票據融資規模將進一步萎縮,但是對於市場的流動性衝擊並不會太大。值得注意的是,預計電子票據的使用將“跑步”前進。

  排查頻繁

  農行北京分行票據案涉案金額39.15億元,中信銀行蘭州分行票據業務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9.69億元,天津銀行上海分行票據案涉及風險金額7.86億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各商業銀行票據業務風險頻發,累計涉案金額已超過60億元。

  知情人士透露,其實在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通知》)之前,幾家涉及銀行就已經開展了嚴格、自上而下的自查,目前多家被曝出風險的商業銀行已經全面“叫停”票據業務。其他部分商業銀行雖然沒有叫停該項業務,但是出於風險考慮,也暫停了紙質票據的業務,僅有電子票據業務能夠正常開展。

  某國有大行江浙地區分行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該行的票據業務看似照常,但是目前辦理流程變得非常嚴格、緩慢,且行內的風險排查也非常頻繁,“總行剛剛查過一輪,省分行又檢查一遍。”

  不過,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叫停”的只是新增部分,存量的票據業務還在正常開展。因此,對於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並沒有太大衝擊和影響。“只要是正常的、合規的票據,該開票還得開,該兌付還是要兌付,否則市場就亂套了。”

  至於有部分媒體報道稱票據業務“叫停”後,相關部門人員“閒得無聊”,多位銀行人士稱,“開玩笑的吧?銀行的業務那麼多,票據暫停了,其他的業務又要開始冒頭了。”

  中信證券分析人士認為,《通知》旨在防範系統性風險、限制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騰挪和空轉、引導金融機構更多支援實體經濟。預計此次監管重點在於貿易背景審查、票據交易行為規範以及內控管理(包括票據實物、同業戶的管理等),並要求重點排查同業戶、通道業務、消規模業務、會計記賬漏洞等高風險模式,這些均是當前票據業務的風險點所在,短期內整體銀行票據業務,包括開票、貼現、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等都將受到影響。

  電票使用“跑步”前進

  多位銀行票據業務人士對記者透露,《通知》除了排查風險,還有一個重要意圖就是引導商業銀行加速推進電子票據的使用。《通知》從多個角度增加紙票使用成本,如加強票據實物管理、規範紙票背書要求、禁止離行離櫃辦理紙票業務等,如此一來電票優勢將更加突出,電票推廣和使用或將加速。“現在各家商業銀行的總行都開始做這個事情了,個別銀行已經強制要求使用電票。”

  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了解到,目前我國票據市場已運作30多年,形成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並存的廣闊市場。從地域上來看,華南地區的電子票據普及率較高,而華北地區則幾乎都是紙質票據。但今年農行、中信、天津銀行風險事件中的涉案票據都是紙質票據,紙質票據實物操作繁瑣,存在天然的操作風險。

  據介紹,紙質票據票面金額最高能達9億多元人民幣,而紙質人民幣最高面額僅100元。所以我國為了防範不法分子偽造、變造票據,紙質票據由人民銀行旗下的中鈔公司採用證券紙彩虹印刷專業印製,印製過程中加入各种先進的防偽技術,防偽點遠遠超過紙質人民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於紙質票據記載金額較大,不法分子偽造、變造紙質票據的技術也不斷提高。“普通人很難識別紙質票據的真偽,我們曾經就接過一家對手行的紙票,金額太大,數字都寫到格式外面了,我們當時還以為是假的。後來證實是真的,但是看著挺不規範的。”民生銀行某地分行人士對記者表示,華北地區很多商業銀行習慣手寫紙票,的確存在很大隱患。

  票據寶相關人士認為,電票至少可以從三個角度有效解決效率和票據風險問題。首先是操作風險更低,從監管的角度來看,電票的普及也為整個票據流轉的過程提供監管便利;其次是系統風險更低,能杜絕票據買斷式回購交易方式;第三是信用風險更低。電票普及後,由於出票人不良信用會被系統記錄,信用環境可以更好,風險套利的行為也會大大減少。

  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使用電子票據,其實技術層面不存在障礙,困難還是在於使用習慣、尋租空間等。權威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為規範票據市場,央行也正在大力推廣電票。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此前公開表示,央行正在抓緊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票據市場。他認為,建設電子票據交易系統,將有利於提高票據市場交易效率,降低票據市場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央行方面稱,電票方面將考慮優化現有電子票據系統(ECDS)和交易報價平臺,通過政策引導或強制手段大幅提升電子票據比重。紙票方面,將通過央行認定的票據登記託管機構實現銀行體系內的紙票資訊電子化,從而實現紙質票據轉貼現業務的電子化。

  ?票據融資料持續收縮

  儘管多位券商人士認為,風險排查並不會對流動性造成影響,但是票據融資市場確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央行最新發佈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票據承兌業務增幅趨緩。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4.9萬億元,同比下降8.4%;3月末,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6%;承兌餘額較年初增長1262億元,同比增長速度趨緩。從行業結構看,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集中在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從企業結構看,由中小型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約佔三分之二。

  分析人士預計,接下來的票據融資規模仍將進一步收縮。一方面,監管層的風險排查料將持續;另一方面,目前企業可用的融資手段多元,對於票據融資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

  3月下旬,銀監會官方網站公佈了在全國的36個派出機構各自於2015年開出的罰單,其中有22個派出機構針對銀行的票據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共開出票據罰單169張,被處罰對象幾乎囊括了各大銀行。江浙地區銀監人士直言,其實對於票據業務排查尤其是貿易背景真實性的排查,一直是監管層的重點,但今年尤其嚴格。

  多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商業銀行可以提供的融資手段有很多,包括信用證、大額存單等,不僅期限長而效率高。“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做過承兌匯票業務了,因為可用的渠道太多。另外一個客觀情況是,現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銀行信貸都放不出去呢。真正有好的企業,我們直接放貸款就好了。”某股份制銀行太原分行人士坦言,票據業務的客戶很多都是中小企業,在當前的宏觀經濟背景下,銀行出於審慎原則主動收縮了對小企業的授信,傾向於放貸給大中型國有企業,“大企業才不玩票據呢,人家直接要信貸、要現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