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票據業務風險隱現 行業亟待規範銀行自查排雷

  • 發佈時間:2016-01-31 07: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1月22日公佈的某國有大行39億票據案,引得各金融機構草木皆兵。

  近日,銀監會也頒布《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票據業務的風險進行提示。

  此次某國有大行涉案的業務屬於票據買入返售業務,是同業業務,某國有銀行信貸部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類票據業務主要依靠金融機構信用做保證,而且信用度很高,一般風險很小,像某國有大行此次大規模的、發生在同業間的案件尚屬罕見,目前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業務都在進行自查。

  記者了解到,票據業務的風險由來已久,但主要來自於銀行承兌匯票,而這類票據業務的風險主要是由承兌人沒有真實貿易背景或承兌方償還能力出現問題帶來的。某城商行同業部門人士認為,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及不合規操作,也是産生上述票據業務風險的源頭之一。

  票據風險暗涌

  某國有大行于1月22日公告稱,該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39.15億元。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該行表示正在配合偵辦工作,加強與相關機構溝通協調,最大限度保證資金安全。

  此前媒體報道,某國有大行票據風險事件主要是銀行本票在回購到期前,就被某重慶票據仲介提前取出,與另外一家銀行進行了回購貼現交易,但資金並未回到該行北京分行的賬上,卻非法進入了股市,而由於股價下跌,繼而産生鉅額資金缺口無法兌付。

  所謂票據買入返售,實質是銀行同業間的資金拆借業務。上述國有銀行信貸部人士告訴記者,這類票據業務主要依靠金融機構件信用做保證,一般風險很小。“商業銀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然而,目前處於經濟下行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實體經濟的需求少,利潤也薄。但銀行的資金需要運用出去。如果有票據,把票據賣出去,將獲得的資金投入高收益、高利潤的行業或者客戶身上,又比如投入資本市場,收益更多且快。近期股市下跌,與票據業務風險爆發有一定關係。因為在此之前,有相當一部分銀行票據資金,包括票據仲介的資金,都以短期打新、申購的形式進入了股市。”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楊榮在分析報告中指出,除了某國有大行票據案所暴露出的問題外,票據仲介通過與銀行內部人員勾結,對沒有真實交易背景的匯票進行承兌進而貼現、轉貼現套取現金的模式亦有較大的規模。由於票據融資去向監管松、資金成本低,疊加股債雙牛的環境,鋌而走險者不乏其人。

  行業亟待規範

  上述國有銀行信貸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業務都在自查。記者了解到,票據業務的風險一直都在,主要集中在銀行承兌匯票上,而監管部門對這類票據業務的風險也頗為關注。

  記者查閱中國銀監會網站發現,在2015年、2014年,被處罰的銀行票據業務不在少數。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下半年起至今,中國銀監會就公佈了湖北、寧波、深圳、天津、江蘇、福建、浙江、遼寧、湖南等13個地區的銀監局及部分銀監分局的55份關於票據業務的處罰公告,其中主要的違規原因即為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

  上述城商行同業部人士告訴記者,貼現、轉貼現本來就是正常的銀行業務,這方面的風險也一直都有,主要來自於虛假貿易背景,或承兌方沒有兌付能力,只是最近對於這方面風險披露得更為集中、透明瞭。

  “票據業務的辦理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對於貿易的真實性也是有辦法核查出來的,主要需要承兌人在有授信的基礎上,把交易的合同、增值稅發票等一些商務交易資訊提交給銀行。”上述同業部人士認為,在增值稅發票方面造假還是比較難的,但由於一些操作人員的責任心不足,出現操作風險、道德風險,還是會給銀行埋下風險隱患。

  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對於票據業務的規範也沒有停止過。2015年12月底,銀監會曾下發通知,所提示的多數屬於前期已發文規範,但執行中不到位的多發、難點問題。

  《通知》主要對票據同業業務專營治理落實不到位,通過票據轉貼現業務轉移規模、削減資本佔用,利用承兌貼現業務虛增存貸款規模,與票據仲介聯手,違規交易、擾亂市場秩序,貸款與貼現相互騰挪、掩蓋信用風險,創新“票據代理”規避監管要求、違規通道等7種典型的違規問題進行提示 。

  楊榮分析認為,《通知》是監管層對票據貼現規模非正常增長的警惕,尤其針對掩蓋信用風險、票據代理模式等容易觸發風險的問題重點提示,要求禁止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票據問題往往涉及內外勾結,窩案或為主要形式。融資方平倉資金不出問題的情況下,核查難度較大,銀行自查需一段較時間,其間金額較大的黑天鵝案件或逐漸暴露,銀行利潤也可能受到影響。

  上述國有銀行信貸部人士認為,某國有大行票據大案爆發後,現在各家銀行會加大票據業務的風險防控力度,可能會停止一些業務,但應該是暫時的。“雖然票據業務利差很薄,但依靠規模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收益。且票據業務較貸款業務而言,週期短、手續靈活。同時,同業間的票據業務屬於表外業務,不佔用金融資本;貸款類的票據業務雖屬於表內業務,但通過轉貼現買入的票據資産風險權重是百分之二十五,而貸款的風險資産權重是百分百的,對資本佔用較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