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票據風波引發監管升級 電子票據亟待普及

  • 發佈時間:2016-05-16 07:13: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馬文婷  責任編輯:胡愛善

  火爆的票據市場正受到最嚴厲的監管。日前,央行、銀監會正式發佈了《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銀發[2016]126號文),進一步規範票據市場。該文是今年銀行業接連爆出票據案件之後監管層首次發文,也是繼銀監會出臺《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後半年內的第二份票據監管文件。

  □現狀

  票據亂象致監管加碼

  在這份今年4月底下發至各銀行的126號文中,央行和銀監會指出,近年來,基於商業匯票的各類票據市場業務快速增長,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産負債管理髮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部分票據業務發展不規範,部分銀行有章不循、內控失效等問題,已引發系列票據案件,造成重大資金損失,業務風險不容忽視。

  事實上,監管機構所説的票據案件今年以來就有三起受到廣泛關注。今年1月,某國有大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39.15億元;此後,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爆出9.69億元票據案;今年3月份,一家在香港掛牌的城商行上市後數日便發出公告稱其上海分行買入返售發生風險事件,涉及金額7.86億元。至此,僅僅這三起暴露出來的票據大案就涉及金額近60億元。

  除此之外,各地銀監局對於商業銀行票據業務違規開出的罰單也不在少數。根據銀監會官方網站公佈的數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2015年,銀監會在全國的36個派出機構有22個派出機構針對銀行的票據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共開出票據罰單169張。

  從銀行類別來看,多數罰單都是開向城商行這類銀行,也有不少大中型銀行的分支機構接到了罰單,其中浙江、江西、福建是罰單開出較多的省份。

  □探因

  收入驅動銀行違規

  綜合處罰原因來看,銀行的違規行為多數是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正因如此,126號文中強調,要嚴格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

  126號文指出,銀行應加強對相關交易合同、增值稅發票或普通發票的真實性審查,並可增驗運輸單據、出入庫單據等,確保相關票據反映的交易內容與企業經營範圍、真實經營狀況以及相關單據內容的一致性。

  在票據交易中,銀行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有一部分是企業的問題,還有一部分則屬於銀行明知故犯。一位銀行業分析師稱,銀行之所以願意冒著違規的風險去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業務,主要是可以賺取中間業務收入及利差。

  例如,A公司通過房産抵押從銀行B拿到一筆2000萬元的貸款,銀行B通過和A公司協商,A公司將其2000萬元貸款作為保證金存入銀行B,銀行B給A公司開立2000萬元額度或更高額度的銀行承兌匯票。這個例子中,銀行用一筆貸款完成了多個業務指標——2000萬元貸款、2000萬元企業存款、若干中間業務收入。

  除此之外,各地銀監局在對銀行開出的票據罰單中,用貸款資金作為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也是受罰較多的行為。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這其實是小企業貸款成本高的一個原因。

  銀行內部風控不嚴

  126號文把強化票據業務內控管理放在了規範的第一位,而內控失效也被認為是票據大案爆發的根本原因。銀率網分析師閆自傑告訴記者,票據業務風險接連爆發的原因還在於相關銀行在內控缺位的情況下存在弄虛作假和違規交易行為。

  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今年爆出的幾起票據大案不是上文中所説的貿易背景不真實這麼簡單的問題,而是由於銀行系統內部員工與外部人員勾結製造的欺詐事件,“即便票據仲介胡來,如果沒有銀行內部人士配合,也是無法完成的。”上述銀行人士稱。

  例如,某國有大行北京分行與另一銀行進行銀行承兌匯票買入返售業務(銀行A把票賣給銀行B,同時約定,3個月後,A以某種利率再把票回購回來,對B而言,這種業務為買入返售,對於A而言則叫賣出回購),在約定的返售日期之前,票據應存放在該國有大行北京分行的保險櫃裏,不得轉出。但實際情況是,票據在返售日期之前,就被取出,並被拿到另外一家銀行進行了貼現交易,而資金並未回到該國有大行北京分行的賬上。

  記者了解到,買入返售業務涉及公司業務部、營業部、資金清算部、票據實物管理、印章管理等銀行很多部門,但凡買入返售業務發生問題,都是銀行與仲介合謀的團夥窩案,暴露的往往是銀行內部控制上的漏洞。

  □對策

  監管層已出拳治理

  面對銀行票據市場的混亂局面,監管機構多次出手規範,今年4月以來更是加大了監管的力度。早在去年12月31日,銀監會就下發了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要求各機構全面加強票據業務風險管理。今年4月底,126號文下發,其核心就是現在銀行自查內容的文件化,分為強化票據業務內控管理、堅持貿易背景真實性、規範票據交易、強化監督檢查四個方面。

  根據126號文要求,銀行應于2016年6月30日前,全系統開展票據業務風險排查,對存在風險的銀行,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銀行應于7月15日前,將風險自查情況同時報送央行和銀監會。

  一位國有大行投行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銀行間票據市場交易比較謹慎,所以交易量也比較清淡,票據仲介現在的交易量下降幅度超過60%。不少銀行現在都開始了自查行動,包括實物票據保管,票據實物的出入庫登記記錄,會反覆逐項核查;票據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審查,交易合同、發票、運輸單據、出入庫清單是一定要看的,已經貼現的票據要歸檔,所附的其他單據要在原件加注;清理票據仲介和同業戶,審查客戶資料,排查票據仲介。

  從央行發佈的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數據也可以看出,受銀行承兌匯票監管加強的影響,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少增2649億元,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4.9萬億元,同比下降8.4%。

  提倡採用電子票據

  票據案件頻繁爆發,固然有外在的原因。聯訊證券研發總監付立春分析指出,去年融資利率和票據利率一直走低,融資利率越低,套利空間就越窄,導致有些仲介鋌而走險,涉足期限錯配業務甚至直接進行票據欺詐,風險極大,甚至有一些票據的資金進入了去年下半年劇烈波動的資本市場。

  不過,更多的分析人士指出,內在原因仍然是票據案件爆發的根本,而行業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規範。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王劍指出,票據業務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票據業務本身。對比銀行的其他業務,票據業務的最大弊病就是電子化程度極低,還存在手工交付驗收環節,只要有人工參與的地方,操作風險都會加大。

  閆自傑指出,紙質票據多項風險都是人為改變了票據的唯一性,比如一票多賣、虛假票據質押、清單式交易等,電子票據可以有效防範這種風險,保證交易過程中票據的唯一性。

  票據寶相關人士指出,電票至少可以從三個角度有效解決效率和票據風險問題。首先是操作風險更低,從監管的角度來講,電票的普及也為整個票據流轉的過程提供監管便利;其次是系統風險更低,能杜絕票據賣斷式回購交易方式;第三是信用風險更低。電票普及後,由於出票人不良信用會被系統記錄,信用環境可以更好,銀行被風險套利的行為也會大大降低。

  不過,付立春坦言,雖然銀行票據業務相關規則不斷完善優化,但也無法從根本上避免票據業務風險發生。特別是在資金需求比較旺盛、財務杠桿加大的時期,問題爆發就更加集中。

  對於未來票據業務發展的方向,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票據資管已經成為現在很多銀行票據業務轉型的方向。多家商業銀行表示,2016年將繼續擴大應收款項業務的安排,將重點支援風險可控且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票據資管業務。

  □百姓落點

  謹慎評估票據風險

  票據理財曾經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理財方式,網際網路票據理財也興起不久,如今票據市場暴露風險,令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該如何進行甄選並且防控風險?

  閆自傑指出,票據理財的本質就是票據質押貸款(融資),是一筆債權,因有保證金所以風險本來較低,但由於票據仲介市場的一些不規範甚至違法操作,形成了諸多風險。對投資者來説,識別其中的風險比較難,尤其是各種票據理財産品,投資者無法對相關票據進行核實,全靠平颱風控和平臺信用,因此平臺實力和風控能力成為投資者防範風險的主要參考指標。鋻於多家大銀行已爆出票據案件的現實,從更加穩健的角度考慮,建議投資者暫時可避開這一處在風險旋渦中的理財産品。

  票據寶相關人士表示,從目前的資訊來看,票據行業如今遭遇的風險只能夠説明票據業務風險管控制度不夠完善,並非票據本身風險較大。

  任何理財産品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投資者投資時都應持謹慎態度。票據理財相對於其他理財産品來説較為安全,尤其是銀行承兌匯票理財,因其到期銀行無條件兌付的特點,資産的信用風險與銀行等同。任何理財産品的安全性,都基於構成該産品的底層資産本身的安全性,其次才是産品內部交易結構所可能引發的交易風險,再次是交易過程中管理不嚴格可能産生的操作風險,最後是管理産品人員的道德風險等等。因而建議投資人在投資理財産品時按此思路去進行投資前的風險評估,盡可能去了解準備投資的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