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從銀行業看實體經濟:需以“造血”應對“抽血”

  • 發佈時間:2016-05-12 08:2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方問禹、陳剛、姚玉潔、沈翀  責任編輯:劉波

  原標題:從銀行業看實體經濟:需以“造血”應對“抽血”

  記者近期在多地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採訪了解到,銀行業一線人士對當前宏觀經濟走勢不太樂觀,建議關注企業集體違約、缺乏投資信心等現象,繼續推進産能出清,防範實體産業面臨更嚴重的抽血失血問題。

  多家銀行分行及基層部門負責人反映,從去年開始,企業信用風險在區域、行業等多方面蔓延,反映出經濟走勢不太樂觀。

  “我們感覺經濟形勢‘不怎麼好’。”一家股份制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助理説,不良資産急劇上升,涉及企業從小型、中型到大型,總體處於加深蔓延過程中,還沒有止住的趨勢。

  天津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也表示,大中小等不同類型客戶的風險暴露日益加大,出現風險或潛在風險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絕大部分實體企業銷售收入和盈利下降,而擴張較快又不代表未來趨勢的企業,資産負債率過高,隨著盈利能力下降,面臨生存問題。”上海銀行上海市北分行行長張宏彪説,比如酒店物業等,現在盈利達不到預期,財務成本又很高,只要有一兩家銀行收貸就可能資金鏈斷裂。

  來自基層的資訊還顯示,一些勞務輸出地也感受到了壓力。“鄉鎮資訊員報來的數字,去年10月以來有10%-20%的農民工提前返鄉,預計今年來自農民勞務收入的存款要下降20%左右。”湖北省麻城農商行董事長范偉説,當地農民工返鄉增多,與沿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關。

  當前來看,一些以技術立身的實體企業發展特別快,也不愁貸款,銀行之間都在爭搶這些客戶。同時,在一些經濟轉型快、轉得早的地區,銀行也體現出效益平穩、風險較低的狀態。浦發銀行南京分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孫俊説,根據總行部署,北上廣蘇浙等地成為今年承擔增長任務的主要區域。

  不過總體而言,一些受訪銀行業人士認為,當前走勢在今年至明年上半年可能很難看到拐點。“做好過幾年苦日子的準備,V形反轉不是很現實,中長期應該是L形然後慢慢回升。”民生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胡慶華説,只有真正淘汰落後産能才能觸底反彈。

  多位受訪銀行業人士認為,當前經濟運作中出現的幾種現象需引起關注。

  ——企業集體違約、經營風險集中暴露。民生銀行一家省級分行小微業務負責人説,去年以來,在一些産業過度集中的區域,出現幾十家企業集體違約的情況。另一家銀行省級分行有關人士説,某些地區發生過一輪風險,搞了一次對幾十家企業的聯合授信,穩住一段時間,後來再次回潮,最終這些貸款多數將成為不良貸款。

  多位銀行客戶經理説,一些國企、地方政府投資平臺、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下屬企業的信貸環境也發生一定變化。“倒下一個局級幹部,就造成一批企業受牽連,出事前是香餑餑,出事後就有大問題,資金鏈馬上就會繃緊,甚至斷裂。”

  ——企業新增投資信心脆弱。民生銀行南京分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謝江説,雖然該行信貸業務總量持續增加,去年還搞了“百業攻堅”,但還是出現製造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個“佔比下降”。這反映出市場需求下降,新興成長力量少。

  民生銀行南京分行小微部門負責人説,小微企業信貸換手率是企業投資活躍的參考指標,過去一般在30%左右,但現在非常低。不少企業只願意維持現狀,沒有擴大生産動力。

  ——新“三角債”大量存在,隱患較大。“過去‘三角債’的源頭主要是國企,現在從産業鏈上下游到擔保圈互相影響。”一家銀行省級分行公司金融事業部負責人説,這輪“三角債”比過去波及範圍更廣,風險隱患更大。

  多位銀行業人士認為,相對於改革開放以來連續30多年的黃金髮展期,我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從基層視角來看,只要應對得當,仍然有發展空間。

  一是繼續推進産能出清,鼓勵兼併重組。“銀行有些債權也會成為呆賬,但早破比晚破好,現在幾乎天天處理不良資産。”一家銀行省級分行授信審批部負責人認為,可繼續鼓勵兼併重組,以期早日新生。張宏彪也説,雖然有保有壓,但有些企業可能只是延緩死亡,繼續支援則虧損更大,不如早點抽身。

  “不怕陣痛,怕長期痛,跟著國家的節奏調整,未來能看到前景。”孫俊説,圍繞地區上市公司和待上市公司,該行去年12月份與無錫市成立100億元産業升級基金,對經濟活力總體有信心。

  二是防範小微企業和實體産業面臨更嚴重抽血失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從整體看,銀行信貸資金為了避險,會更加向國有大型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對此傾向需提前謀劃。如中部一縣市某國有銀行過去深耕農村,在當地的聯保信貸産品很受歡迎,去年總行直接叫停了這項創新,基層行和地方都叫苦不迭。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葉永剛建議,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以縣域為單位梳理打通融資渠道。如湖北省開展縣域金融工程,整合財政補貼資金作為風險池,引導銀行信貸按5-10倍放大,同時引入保險機構推出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參與分擔信貸風險,緩解融資難。

  三是更加注重提升相關政策的可操作性。一家銀行省級分行公司銀行部負責人説,不少政策難以落地的重要原因是行政色彩濃厚,與市場規律不盡相符,應進一步完善政策思路,帶動市場行為“自然跟進”。另一位銀行業人士也認為,對於新興行業而言,各地補貼政策不一也給銀行授信評估造成困難,使得基層銀行很難把握相關政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