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地方保護加劇銀行不良雙升 地方債房地産是重災區

  • 發佈時間:2016-05-12 08:00: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過剩産能、地方債、房地産是銀行資産惡化三大領域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了解到,2015年,這些銀行貸款不良風險集中釋放,不良貸款餘額、不良率整體“雙升”,經營效益明顯下滑。有關人士表示,當前銀行業發展正面臨社會融資需求萎縮、中小微貸款包袱沉重、行業轉型困難的“內憂外患”,未來幾年發展難言樂觀。有銀行業人士表示,一些地方保護僵屍企業,也加劇了銀行不良“雙升”風險。

   不良風險集中釋放

  從公佈數據及多家銀行反饋情況看,近幾年來,銀行業資産規模保持穩步增長,但不良壓力陡增、利潤增速明顯放緩,尤其是2015年,銀行業不良風險集中釋放,不良貸款餘額、不良率整體雙升,吉林、河南等地不良率超過3%,山東(轄區中小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浙江等地超過2%。

  記者在某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地方分行了解到,該行近幾年營收保持增長但難度加大,2015年出現營收增幅較大、利潤略有下降的情況,原因是消化不良貸款。據介紹,2000年到2014年,該行保持零不良記錄,但2015年貸款不良率超過0.7,已屬業內最好水準。

  另一家商業銀行地方分行的經營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營業收入年化增速在20%至30%之間,但期間增速逐年下滑,2015年降至15%。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持續釋放,“十二五”期間銀行利潤增速加速放緩,2015年降至最低,只有兩三個百分點。

  天津市金融工作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天津市銀行業各項不良貸款餘額412億元,年內新增176億元,增長75%;不良貸款率1.49%,比年初上升0.53個百分點。

  多位銀行業人士對未來幾年發展預期並不樂觀:在收益端,未來幾年銀行業基本沒有趨勢性機會,利率水準將穩中有降,但銀行成本依舊高企,降息後理財産品收益率仍將保持在4%-4.5%的水準,銀行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緊;在風險端,去産能、地方債、房地産等,是未來幾年銀行資産惡化的三個主要領域。

  國有大銀行發展模式將遭遇更大衝擊。多位銀行業人士介紹,國有銀行以前賺錢主要是靠大型基建和國有大項目,但隨著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發展,這些大項目發債會越來越多,銀行將面臨巨大的貸款擠出壓力、競爭激烈。一些地方銀行如果在業務模式、體制機制上完全複製大行的玩法,可能會支援不下去。

  從統計數據看,大型銀行困境已顯現,凈利潤下滑明顯。2015年,吉林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凈利潤分別增長66.22%、18.17%、27.38%,而大型商業銀行下降25.09%;江蘇城市商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稅後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5%左右,其他類型銀行均有所下降。

  遭遇四個方面“內憂外患”

  結合自身經營情況,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地方銀行表示遭遇“內憂外患”,發展面臨四個突出難點和風險點。

  ——社會融資需求萎縮,尤其銀行信貸長期主要依靠的非競爭性行業,未來擴大投資空間逼仄。

  2015年以來,實體經濟中長期貸款徘徊不前,企業用於擴大生産的基礎設施投資很少,而政府基礎設施佈局已經基本結束,比如江蘇省“三橫三縱”高速公路等基本投資結束,剩下主要是周邊配套,鐵路投資建設也結束了快速增長階段。

  ——中小微企業信貸任務重但風險高。多家銀行反映,很多中小微企業提供假材料,一個企業有四套報表:銀行、稅務、自己、股東,甚至是註冊一個新公司接著開,或者乾脆有錢不還,銀行沒有正常途徑追責、處於弱勢地位,有關部門對此作為不多。

  有地方銀行表示,銀行不良多是中小微企業,很多是産能過剩,但地方保護讓這些企業“僵而不死”。

  ——銀行業自身面臨“去産能”。有關人士認為,現在銀行都是“宇宙行”,城商行也到處開分行,做一樣的事情,還都想做大,沒有差別化競爭、耕耘細分市場。

  此外,銀行業內也顯露浮躁,在經濟下行環境下仍強求高增長,增幅指標普遍高於GDP增幅。

  ——業務轉型基礎薄弱。受訪者表示,對於網際網路、創新創業、資本市場等發展新空間,銀行也成立了專門部門開展業務,但對於無抵押貸款、科技金融貸款、投貸聯動等,缺乏經驗和專業能力。

  儘管銀行也發現有一些好業態,比如消費金融,但是銀行數據、貿易過程介入的基礎薄弱,而阿裏小貸有數據依託,有交易支撐。

  激發有效融資需求

  對於面臨的內憂外患,受訪銀行業人士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具體政策訴求。多位受訪者表示,頻繁降準、依靠“寬鬆”解決不了問題,通過改善市場投資環境、經營環境和創業環境,激發有效融資需求更重要。

  一是更多采取降息手段,激發有效融資需求。銀行業人士普遍表示,目前金融系統資金整體寬鬆,一個典型的現象是,以往每年春節前都是資金緊張,政府融資平臺都逼著銀行放錢,但今年春節前,銀行放了款,但是錢還是趴在平臺的銀行賬戶上,沒有出去,沒有進入實體,表明市場缺乏有效需求。對此,應更多采取降息手段,實實在在降低經濟運作各個環節成本,激發企業擴大生産動力。

  二是切實緩解銀行在中小微企業信貸方面的包袱和壓力。有銀行表示,國家提出的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於”在當前情況下落實有困難,因為在小微企業發展前期發揮功能的不是銀行,銀行主要服務成熟期企業。

  多家銀行建議,金融管理部門提高對中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並明確盡職免責的審核程式、認定標準、免責事由等,制定具體明確的操作辦法,解決一線信貸人員的後顧之憂。

  此外,要加大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力度,建議公安、司法部門加大打擊偵辦和案件受理審理力度,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和信用環境。

  從銀行業看實體經濟:需以“造血”應對“抽血”

  記者近期在多地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採訪了解到,銀行業一線人士對當前宏觀經濟走勢不太樂觀,建議關注企業集體違約、缺乏投資信心等現象,繼續推進産能出清,防範實體産業面臨更嚴重的抽血失血問題。

  多家銀行分行及基層部門負責人反映,從去年開始,企業信用風險在區域、行業等多方面蔓延,反映出經濟走勢不太樂觀。

  “我們感覺經濟形勢‘不怎麼好’。”一家股份制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助理説,不良資産急劇上升,涉及企業從小型、中型到大型,總體處於加深蔓延過程中,還沒有止住的趨勢。

  天津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也表示,大中小等不同類型客戶的風險暴露日益加大,出現風險或潛在風險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絕大部分實體企業銷售收入和盈利下降,而擴張較快又不代表未來趨勢的企業,資産負債率過高,隨著盈利能力下降,面臨生存問題。”上海銀行上海市北分行行長張宏彪説,比如酒店物業等,現在盈利達不到預期,財務成本又很高,只要有一兩家銀行收貸就可能資金鏈斷裂。

  來自基層的資訊還顯示,一些勞務輸出地也感受到了壓力。“鄉鎮資訊員報來的數字,去年10月以來有10%-20%的農民工提前返鄉,預計今年來自農民勞務收入的存款要下降20%左右。”湖北省麻城農商行董事長范偉説,當地農民工返鄉增多,與沿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關。

  當前來看,一些以技術立身的實體企業發展特別快,也不愁貸款,銀行之間都在爭搶這些客戶。同時,在一些經濟轉型快、轉得早的地區,銀行也體現出效益平穩、風險較低的狀態。浦發銀行南京分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孫俊説,根據總行部署,北上廣蘇浙等地成為今年承擔增長任務的主要區域。

  不過總體而言,一些受訪銀行業人士認為,當前走勢在今年至明年上半年可能很難看到拐點。“做好過幾年苦日子的準備,V形反轉不是很現實,中長期應該是L形然後慢慢回升。”民生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胡慶華説,只有真正淘汰落後産能才能觸底反彈。

  多位受訪銀行業人士認為,當前經濟運作中出現的幾種現象需引起關注。

  ——企業集體違約、經營風險集中暴露。民生銀行一家省級分行小微業務負責人説,去年以來,在一些産業過度集中的區域,出現幾十家企業集體違約的情況。另一家銀行省級分行有關人士説,某些地區發生過一輪風險,搞了一次對幾十家企業的聯合授信,穩住一段時間,後來再次回潮,最終這些貸款多數將成為不良貸款。

  多位銀行客戶經理説,一些國企、地方政府投資平臺、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下屬企業的信貸環境也發生一定變化。“倒下一個局級幹部,就造成一批企業受牽連,出事前是香餑餑,出事後就有大問題,資金鏈馬上就會繃緊,甚至斷裂。”

  ——企業新增投資信心脆弱。民生銀行南京分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謝江説,雖然該行信貸業務總量持續增加,去年還搞了“百業攻堅”,但還是出現製造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個“佔比下降”。這反映出市場需求下降,新興成長力量少。

  民生銀行南京分行小微部門負責人説,小微企業信貸換手率是企業投資活躍的參考指標,過去一般在30%左右,但現在非常低。不少企業只願意維持現狀,沒有擴大生産動力。

  ——新“三角債”大量存在,隱患較大。“過去‘三角債’的源頭主要是國企,現在從産業鏈上下游到擔保圈互相影響。”一家銀行省級分行公司金融事業部負責人説,這輪“三角債”比過去波及範圍更廣,風險隱患更大。

  多位銀行業人士認為,相對於改革開放以來連續30多年的黃金髮展期,我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從基層視角來看,只要應對得當,仍然有發展空間。

  一是繼續推進産能出清,鼓勵兼併重組。“銀行有些債權也會成為呆賬,但早破比晚破好,現在幾乎天天處理不良資産。”一家銀行省級分行授信審批部負責人認為,可繼續鼓勵兼併重組,以期早日新生。張宏彪也説,雖然有保有壓,但有些企業可能只是延緩死亡,繼續支援則虧損更大,不如早點抽身。

  “不怕陣痛,怕長期痛,跟著國家的節奏調整,未來能看到前景。”孫俊説,圍繞地區上市公司和待上市公司,該行去年12月份與無錫市成立100億元産業升級基金,對經濟活力總體有信心。

  二是防範小微企業和實體産業面臨更嚴重抽血失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從整體看,銀行信貸資金為了避險,會更加向國有大型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對此傾向需提前謀劃。如中部一縣市某國有銀行過去深耕農村,在當地的聯保信貸産品很受歡迎,去年總行直接叫停了這項創新,基層行和地方都叫苦不迭。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葉永剛建議,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以縣域為單位梳理打通融資渠道。如湖北省開展縣域金融工程,整合財政補貼資金作為風險池,引導銀行信貸按5-10倍放大,同時引入保險機構推出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參與分擔信貸風險,緩解融資難。

  三是更加注重提升相關政策的可操作性。一家銀行省級分行公司銀行部負責人説,不少政策難以落地的重要原因是行政色彩濃厚,與市場規律不盡相符,應進一步完善政策思路,帶動市場行為“自然跟進”。另一位銀行業人士也認為,對於新興行業而言,各地補貼政策不一也給銀行授信評估造成困難,使得基層銀行很難把握相關政策。(記者方問禹、陳剛、姚玉潔、沈翀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