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大行票據每月業績:去年100億 現在才5億!

  • 發佈時間:2016-05-06 01:33:3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筱攸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去年幾乎每個月都能做到100億以上,最近這幾個月,最高的也才做10億元,一般都是5個億左右。”小燕説,“今年2月以來,我很明顯感到業務量少了。”

  小燕在一家國有大行的省分行金融市場部工作。一共16個人的部門,做同業的和做票據的對半分;小燕所處的票據團隊,又分為直貼和轉貼兩條業務線。

  小燕專做轉貼,即交易對手僅為銀行。她是團隊骨幹,去年業績衝到第一。但今非昔比,更讓小燕鬱悶的是,別家銀行曝出的3宗票據案,卻以一種無法躲避的方式深刻影響到了自己的業績,還有收入。

  “行裏要求往死裏查”

  “不單單我們行,我們有個同業交流群,好多同行都説現在只拿底薪,沒有提成了。”小燕無奈地説。

  首要原因是銀行還未結束的票據自查。小燕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她所處的國有行,自上而下的自查已持續四個多月。總行不定期地來省分行巡查,而分行及市分行,則是風險合規部稽查業務部門。自查重點有三塊:一塊是實物票據保管,票據實物的出入庫登記記錄,會反覆逐項核查;第二塊是票據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審查,交易合同、發票、運輸單據、出入庫清單是一定要看的,已經貼現的票據要歸檔,所附的其他單據要在原件加注;第三塊是清理票據仲介和同業戶(票據仲介跑到大型銀行開立的小村鎮銀行的賬戶,為票據仲介所操控),審查客戶資料,排查票據仲介。

  “第三點還好,並不是一下説清就能清的。其實,跟我們合作的一些票據仲介,還是比較規範。幹了這麼久了,彼此還是信任的。”小燕説,“現在最要命的,是以前企業要是手上還沒有合同,打個電話給仲介,仲介總能想到辦法拿其他的頂一頂,我們也睜只眼閉只眼;可是現在,行裏要求必須得查,而且是往死裏查,因為發票和合同全部聯網,都可以查得到。”

  “業務真的難做了”

  除了一些區域銀監局牽頭轄下銀行啟動的風險排查,央行、銀監會等部委“五一”之前還連發三文,持續為票據行業戴上緊箍咒。

  4月27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管 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這份“126號文”的核心思想是將銀行自查內容文件化,分為強化票據業務內控管理、堅持貿易背景真實性、規範票據交易、強化監督檢查四個方面。

  4月28日,銀監會下發《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産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通知主要針對銀行信貸資産收益權的轉讓流程、會計處理、合規登記等規範舉措,但因為票據也是信貸資産的一個類型,所以這份“82號文”也對票據業務産生了影響。

  好幾個銀行票據人士向記者表示,票據收益權以後將不但可轉讓給券商資管計劃,還可以轉讓給銀行理財和信託資管,最大的好處是,將不計入非標資産。當然,前提是要經過合法登記。

  讓小燕困惑不已的,是最近被議論最多的營改增。她注意到一些分析人士説,財政部下發的營改增補充通知,明確指出質押式買入返售金融商品所獲得的利息收入屬於金融同業往來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所以營改增只會略微提高直貼利率,不會影響轉貼和回購利率。

  “我在一線交流下來,真的感覺不管是直貼還是轉貼,成本是有所提高的。當然我無法詳細列舉出在實際的繳稅環節,有哪些內容和科目增加,哪些減少。但整體來説,票據貼現跟轉貸等業務一樣,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質的收入,要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小燕説,“現在經我手的幾單做下來,成本比以前要高大概0.1、0.2個百分點。”

  “業務真的難做了。”小燕感慨,想再創去年的輝煌,是不可能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