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上升貨幣政策調整應機動靈活 降準有一定空間
- 發佈時間:2016-04-12 06:02:2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記者:3月份,CPI連續2個月處於“2時代”。您怎麼看?
李佐軍:與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尤其是實體經濟形勢相比,3月份物價水準總體表現有些偏高。不過,3月份的CPI同比漲幅與2月份持平,又説明物價水準總體上有所企穩。這一方面是由於1月份信貸投放和M2的明顯增長,帶動了2月份CPI上漲,及至3月份,信貸和貨幣投放對CPI的推動力有所減弱。另一方面,進入3、4月份以後,農産品的市場供應會更充足。預計二季度CPI漲幅進一步擴大的概率比較小。
記者:目前,居民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5%,2.3%的物價水準意味著“負利率”,這會對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佐軍:負利率意味著存款收益水準的下降,這會影響群眾存錢的積極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會使他們的風險偏好上升。對企業而言,政策利差在縮小,企業投資的最終收益率也會受到影響。總的來説,負利率將會導致資金要素的錯誤配置,這對經濟發展總體上是弊大於利的。
記者:3月份PPI同比降幅繼續收窄,怎麼看這一指標背後的含義?
李佐軍:PPI同比降幅持續收窄,除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影響外,一方面由於房地産市場回升,對一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形成了拉動作用,推動了其價格上升;另一方面,實體經濟中的部分行業在促改革、調結構的作用下,開始有了一定起色。
近來,我國還有幾個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較好:PMI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上,外匯儲備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工業企業利潤出現恢復性增長。這些指標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宏觀經濟呈企穩甚至回暖的跡象。但不能僅憑這幾個指標的短期表現,就斷定經濟底部已經探明、開始重回上升通道。只有經濟存量問題基本解決、新的增長動力初步形成後,才能較放心地做出經濟已探底的結論。
記者:在當前物價形勢下,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該如何選擇?
李佐軍:從宏觀上看,我們要堅持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管理政策相結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形成較合理的搭配和有效的組合。從貨幣政策內部看,在CPI上升的背景下,降息操作的空間已經很小,但降準還有一定的空間。總的來説,貨幣政策要相機決策、靈活機動,其要義是在將穩增長、調結構和控風險之間掌握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