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天津銀行:7.86億票據事件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 發佈時間:2016-04-11 07:16: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瑩  責任編輯:胡愛善

  證券時報記者 王瑩

  農行與中信銀行票據風波未了,剛在香港上市的天津銀行日前亦發生票據事件,引起了市場與監管機構的關注。

  4月10日,天津銀行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已向公安經偵部門報案,同時公司已啟動應急預案,積極做好後續處置準備。由於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在公安調查結果公佈前,無法對事件進行置評。

  交易對手

  為稠州商業銀行

  4月8日,登陸港交所剛一週多的天津銀行公告稱,“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涉資7.86億元人民幣。”

  4月9日,天津銀行的股票盤中破發,上市7個交易日後的股價相較發行價,下跌0.95%。

  證券時報記者向數位業內人士了解到,天津銀行票據風險與此前農行暴露的39億元票據案基本一致。即票據逆回購方在交易中心取走了票據,但回購款未能到賬。

  “天津銀行公告的7.86億風險金額是未歸還的本金及利息,案件實際涉及資金額或達9億元。”某知情人士稱。

  另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在該事件中,天津銀行的交易對手為浙江稠州商業銀行。該行由當地城市信用社在2005年改制而成。

  業內人士表示,市場上有不少農信社、農商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為他行做通道,幫後者隱藏、消減信貸規模、違規代理貼現,甚至賬外經營,這隱藏了巨大的風險。

  一位票據業務的資深人士稱,2016年可能會發生更多的大額票據詐騙案件,“在經濟下行,資本市場誘惑和金融機構內控管理放鬆等背景下,通過期限錯配進行騰挪利息,是仲介機構在利率下行中非常普遍的做法。一旦利率大幅反轉、股市下跌,部分仲介和中小機構將無力支付回購利息。”

  票據業務

  電子化程度極低

  去年底,銀監會下發《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即203號文),該文的風險提示中基本涵蓋了當前市場存在的問題。其中,包括2015年票據市場通過票據貼現虛增信貸規模;部分銀行與仲介聯手離行離櫃辦理大量無貿易背景的承兌匯票業務,非法牟利等。

  數位業內人士表示,203號文對今年的票據價格走勢仍産生影響,此外,仲介業務模式將受到很大限制,很多大行已經叫停了與仲介的業務往來,同業業務經營權也上收至總行。

  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203號文除了幾個嚴格禁止的硬性規定外,沒有細則,機構理解和執行仍存有空間。”

  此外,央行還明確表示,正在抓緊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票據市場,建設電子票據交易系統。

  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表示,對比銀行的其他業務,票據業務最大弊病就是電子化程度極低,還存在手工交付驗收環節,只要有人工參與的地方,操作風險都會加大。

  據悉,早在2010年,央行就已起草了關於建立統一票據市場和電票系統的相關文件,但由於貸款規模調控,及央行開發該系統的人事出現變動等原因而一度擱置。

  票據融資規模大幅減少

  據了解,票據融資規模正在大幅減少。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802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新增8105億元,同比減少3332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較上月減少3707億元,同比減少3115億元。

  此外,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810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32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022億元,票據融資減少583億元。

  數位從事票據業務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由於銀行主動收縮或暫停承兌銀行承兌匯票,致使票據融資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數據均出現了大幅的下滑。

  一旦票據電子化和全國統一交易平臺完成,渠道的功能將被大大弱化,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會降到最低。“未來,大企業會利用債券替代部分票據。”上述票據業務的資深人士表示,在票據業最繁榮的年代,票據業務人員年收入可達千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