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的“兩隻手”:債轉股與信貸資産證券化
- 發佈時間:2016-04-07 07:40:1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波
盤活存量資金是進行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也是供給側改革必不可少的步驟。筆者以為,債轉股與信貸資産證券化就是進行供給側改革的“兩隻手”。
債轉股可為供給側改革創造有利條件並成為其重要手段之一。
1999年四大資産管理公司的陸續成立,揭開了1.4萬億元不良資産處置的進程,這輪債轉股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目前要進行的這輪債轉股,由於相關規定還沒有發佈,因此,市場對其適用對象有不同理解。一種理解是,債轉股的對像是具有潛在價值、出現暫時困難的、且以國有企業為主的企業;另一種理解是,在朝陽産業或存在發展空間的行業中選擇有核心資産、能被資本市場認可的企業實施債轉股。
但不管是上述哪類企業,本輪債轉股面對的都將不再是不良資産,而是那些在銀行賬面上擁有關注類甚至正常類貸款的企業,“僵屍企業”更不在此列。
債轉股對於盤活存量資金、促進結構轉型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下面這個案例或許能夠説明一些問題。3月8日,熔盛重工發佈公告稱,將向中國銀行發行27.5億股股票以抵消27.5億元債務,此後中行將成為該公司最大的股東之一。前者解決了負債壓力,可以輕身進行企業的運營發展,後者則將債權化為了股權,降低了資金成為呆壞賬的可能性。
因此,債轉股的實施對於結構性改革和供給側改革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與債轉股相比,信貸資産證券化的經歷則要曲折很多。2005年3月份,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正式啟動。受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以後,試點一度處於停滯狀態。2011年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再次啟動。這一次,試點穩紮穩打,成效顯著。
2015年4月份,央行下發公告《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發行管理有關事宜》,信貸資産證券化發行從審批制改為註冊制,建設銀行、民生銀行成為首批獲准發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産支援證券(RMBS)的機構,註冊發行額度分別為500億元和100億元。
據專家分析,目前國內對信貸資産證券化最大的需求有兩塊,一是體現為存量的資産支援證券化,二是體現為增量的大消費概念的信貸資産證券化。當證券化這部機器開動起來,不僅能讓銀行輕裝前進,也有利於促進消費增長。
如上所述,信貸資産證券化對於結構性改革和供給側改革的作用已躍然紙上。
債轉股和信貸資産證券化就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兩隻手”。它們動起來、活躍起來,我們正在進行的結構性改革和供給側改革的進程就會加快,成效就會愈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