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真愛"債轉股"嗎? 楊凱生説債轉股是痛苦的過程

  • 發佈時間:2016-04-07 07:58: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關於“債轉股”的報道甚囂塵上。此前有報道稱,相關監管層已經批複國開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進入首批試點,並批復了1萬億的“債轉股”試點規模。雖然至今監管層及相關銀行對此並未進行正面核實,但這一消息早已引爆銀行業界的關注。不過,比起興奮,業界對風險的擔憂恐怕更多。

  銀行怎麼看債轉股?

  他們説“正在研究”、“密切關注”

  在上周各家銀行的業績發佈會上,銀行高管們都把“正在研究”、“密切關注”等詞語挂在嘴邊,有的表現得更為積極:“爭取成為首批試點銀行”。

  實際上,“債轉股”是指將銀行持有的企業債券資産轉為對企業的股權投資。也就是説,企業在銀行的貸款,變成了這家公司的股份,以抵消此前銀行的貸款。而銀行的身份也從債權人變為企業的股東。據農行行長趙歡透露,“債轉股”是企業債務重組的工具之一,並不是新鮮事兒。

  其實,銀行對“債轉股”是又愛又恨,愛在於債轉股可以改善銀行不斷高企的不良貸款數據,讓報表更加靚麗,而恨在於不可控因素很多。

  原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坦言,“債轉股”是個痛苦的過程。對於作為債權人的銀行來講,債轉股意味著放棄了原有的債權固定收益——利息,放棄了對原有債權抵押擔保的追索權,由此換得的股本收益權能否真正得以保證,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債轉股後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能否有根本的改善,取決於自己的股東權利能否確保落實。“如若把握不當,很有可能陷入既不是債權人,又不像股權持有人的尷尬境地。”

  債轉股風險有多大?

  只是推遲了債務問題爆發的時點

  “債轉股仍然把風險留在系統內,表面看債務率下降,實際只是推遲了債務問題爆發的時點。”高盛投資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表示。

  這也是業界所擔憂的。“債轉股”被定性為不良貸款的處置方法,把還不上錢的企業債務換成股票拿在銀行手裏,雖然一時間解決了賬面問題,但企業分紅的壓力會更大,是一種成本更高的融資方式;而對於銀行而言,企業已經出現不良,如果繼續經營不善,很可能將風險直導金融系統內部。

  其實,當下已經有銀行被迫“債轉股”,成為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去年股票行情好的時候,不少企業都做了股權質押貸款,但最終錢還不上了,銀行只能被迫拿著企業的股份。”一位業內人士説。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這樣悲觀。楊凱生表示,如果債轉股運用得當,可以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既能降低企業的負債率,減輕企業的財務負擔;又能減少銀行的不良貸款,化解金融風險;也能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緩解銀行業的資本補充壓力;還能調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為一些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新的投資工具。

  誰適合債轉股?

  “還能活的企業”

  其實,資産管理公司一直都在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銀行的不良資産。

  一位來自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人士向北京晨報記者介紹,並非所有的不良都適合運用“債轉股”的方式處理。“用最普通的話説,就是還能活的企業一般會採用債轉股的方式處理不良。”他表示,這些公司最好是上市公司,這樣方便退出。

  “一些企業出現不良是因為一時資金困難,但企業的總體前景、産品等都還不錯,未來還有機會做得更好。”這位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對於嚴重資不抵債,未來也不可能再有更進一步發展的企業,則可以通過拍賣資産、申訴等方式處理。

  楊凱生也撰文表示,目前推進“債轉股”還需要注意諸多問題。比如要注意選擇好債轉股的對象,不宜在那些應該退出市場的企業中搞債轉股,否則既不利於壓縮過剩産能和結構調整,也難以實現債轉股後企業經營狀況的真正改善。而如由銀行的理財計劃或所屬子公司操作債轉股,則需注意不宜長期持有企業股權。(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