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公開市場操作規模趨穩 Shibor漲跌互現幅度均不大

  • 發佈時間:2016-02-03 07:30:2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向江林  責任編輯:張明江

  進入2月,隨著春節的臨近,市場的喧囂逐漸趨於沉寂。從近兩日的數據觀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規模趨於穩定。

  2月1日,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僅為100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1月29日)逆回購凈投放量縮水了90%。昨日(2月2日),承接了逆回購縮量的趨勢,央行雖然在公開市場進行了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5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但由於當日有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所以凈投放量維持在200億元。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縮量與市場的流動性有關,由於利率市場比較平穩,尤其是整個貨幣市場的利率維持穩定,當前資金面相對穩定。

  此外,記者注意到,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漲跌互現,幅度均不大,其中隔夜品種下跌0.3個基點。

  節前資金面趨穩

  iFind數據顯示,2016年1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流動性凈投放量逾1.2萬億元,而1月份當月日最大凈投放量為2300億元。數據顯示,1月28日至2月初,日凈投放額呈縮減態勢,2月1日凈量一度較前一個交易日縮水90%。

  另外,根據央行公開的數據,1月央行對金融機構開展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8625億元,其中期限3個月4455億元,6個月2175億元,1年期1995億元;同時收回到期MLF2500億元。此外,1月央行總行和分支行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共5209.1億元,其中隔夜3065.3億元、7天期2143.7億元、1個月期0.1億元。

  上海證券固定收益團隊分析稱,從1月15日的SLO至今,央行已彌補了約2萬億元的春節資金缺口。加之“1月29日~2月19日,除了週二、週四常規操作外,其他工作日均正常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政策的影響,流動性預期更加樂觀。央行的巨量花式“放水”,對節前緊張的資金面産生安撫效果,透露出央行維穩的決心和實力。儘管節後會有到期壓力、美聯儲加息等不確定因素,但有理由相信震蕩終將過去,流動性趨暖是必然。

  李迅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單次投放規模縮減與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的增加不無關聯。為了追求短期流動性的平衡,現階段是按需投放,以解決春節期間凈需求為目的。目前,央行繼續投放流動性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打新股等節前需求已經減少。

  華創證券屈慶團隊則認為,央行有可能繼續投放跨節資金,而節前資金面預計仍將平穩。

  節後流動性趨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同樣寬鬆。

  2月2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隔夜Shibor報1.984%,下跌0.3個基點;7天Shibor報2.4550%,上漲1.1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81%,下跌0.1個基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隔夜Shibor已連續七個交易日下滑,幅度為4.4個基點;14天、1個月、3個月Shibor近期也在下降;7天Shibor在2月1日、2日略有回升。

  面對大規模逆回購到期以及節後需求緩解的雙向作用,節後資金面的情況引發關注。

  屈慶團隊分析稱,從2月16日到2月26日,將有1.065萬億逆回購資金到期,人民幣匯率短期雖然容易穩定,但長期貶值壓力依然存在,仍會制約央行放鬆政策。節後央行流動性管理操作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加劇資金面的波動。

  “節後逆回購的大量到期或不足以引發資金面縮緊。”李迅雷對記者分析表示,“因為節後資金凈需求會緩解,現金回流規模擴大。”

  平安證券認為,央行流動性對衝加碼,旨在熨平資金短期缺口,警惕節後流動性壓力。由於資産收益率下行反壓資金利率下行,長期資金利率仍有下行空間。但當前資本市場波動風險加大,短期流動性風險提高。匯率因素制約貨幣寬鬆幅度,但央行會對此進行流動性對衝,因此邊際上的臨時性擾動將成為資金價格短期波動的主導因素。此外,若地方債置換提前至一季度,將進一步加劇節後流動性壓力。

  (實習生薑詩薔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