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多管齊下確保春節前後資金價格平穩
- 發佈時間:2016-01-27 05:52:3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劉波
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進行了44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包括3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和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其中,28天品種創下近3年最大單日投放,顯示出其著力確保跨春節期資金價格平穩的意圖。
近期,央行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靈活搭配,長短結合,向市場釋放出保持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的信號。
1月21日當天,央行曾“一日三招”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一是2900億元28天期和1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組合操作;二是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SLF);當日,央行還對20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共3525億元。
在此之前,央行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操作、國庫現金定存等多種流動性投放工具輪番上陣,動作頻頻。近日,央行召開商業銀行座談會時更明確表示,對於短期季節性的現金投放需求,將按歷年做法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對主要金融機構實現全覆蓋,節後到期與現金回籠自然對衝。對於中期流動性需求,央行將通過分別開展MLF、SLF、PSL等操作安排6000億元以上資金予以支援。
市場普遍預期的節前降準卻遲遲不來。“央行提供6000億元以上的中期流動性,有替代降準作用的含義。”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目前之所以傾向於採用上述短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是因為春節期間對流動性的需求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節之後不少資金就會回籠。如果過度採用降準的措施,可能導致對短期利率過大的下行壓力,不利於穩定資本流動和匯率。
“近期流動性投放規模與0.5個點的降準大致相當。”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央行流動性管理相關動作將有助於緩解春節前後流動性壓力,也降低了節前降準的概率。梁紅分析,央行靈活選擇這些工具來投放流動性或考慮了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借貸便利往往被認為是流動性的預調和微調,較為溫和;二是貨幣政策向利率走廊機制過渡,央行需要新的、有效的流動性管理工具以引導政策利率走向,這些工具有望成為新機制的重要構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從長期看,準備金率仍有適度下調的需要。儘管近期央行通過逆回購、SLO、SLF、MLF等政策工具向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避免了市場利率大幅上漲。但外匯佔款持續大幅減少加上春節臨近,現金需求增加、稅收上繳帶來財政存款上升以及1月信貸投放較多等因素共同影響,市場流動性仍有趨緊的壓力。“鋻於外匯佔款下降難以在短期內迅速改變,且SLF等工具對準備金率並不能完全替代,未來準備金率仍有適度下調的需要。”連平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