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鬆綁遠端開戶 銀行“刷臉時代”漸行漸近

  • 發佈時間:2015-12-28 08: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崔啟斌 程維妙 鄒晨輝  責任編輯:畢曉娟

  自2013年9月國內首家直銷銀行面世,到去年底微眾銀行成立,再到今年央行發佈金融機構遠端開戶指導意見,市場一直在期待著“刷臉時代”的到來。在今年的最後一個星期五(12月25日),央行終於發佈通知,有條件允許遠端開戶。值得關注的是,央行對個人銀行賬戶實行了分類管理,不同渠道開立的賬戶具有不同許可權。所以,微眾銀行這類的純網際網路銀行可能還無法高興起來,“刷臉”開立的賬戶功能還遠不能與傳統銀行賬戶比擬。

  遠端開戶一小步

  12月25日,央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 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稱,存款人可通過櫃檯、自助機具和電子渠道開立Ⅰ類銀行賬戶、Ⅱ類銀行賬戶或Ⅲ類銀行賬戶。長期以來,銀行主要通過網點櫃檯提供賬戶開戶服務,此次是央行首次允許客戶通過電子渠道開戶。

  但這個突破只能稱做“一小步”。據了解,隨著三類賬戶辦理渠道嚴格程度的逐級降低,許可權也依次減小。僅I類戶是全功能賬戶,存款人可以通過它辦理存款、轉賬、消費和繳費支付、現金支取等業務;Ⅱ類戶不能存取現金、不能向非綁定賬戶轉賬;Ⅲ類戶則僅能辦理小額消費及繳費支付。傳統賬戶的核心功能,對於Ⅱ、Ⅲ類戶而言仍舊是奢望。

  不僅如此,《通知》還規定,僅支援存款人通過Ⅱ類戶辦理單日1萬元以內的消費和公用事業繳費支付,支援Ⅲ類戶辦理1000元以內的小額消費及繳費支付業務。央行負責人表示,由於通過電子渠道開立的賬戶核實手段相對單一,不法分子利用此渠道假冒他人名義開戶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有必要設置限額,將資金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

  現金業務仍受限制

  《通知》對遠端開戶“革命性”鬆綁,但其後的附加限制恐怕讓鬆綁的名義高過實際影響,讓純網際網路銀行無法高興起來。

  例如微眾銀行這類純網際網路銀行,之前一直因遠端開戶受限,只能依靠其他銀行的銀行卡給用戶做身份驗證,給用戶的僅僅是線上的弱電子賬戶。今後,它們雖可以遠端開戶,給自己的客戶開立Ⅱ類戶或Ⅲ類戶,但依然不能開展現金業務。

  工行網際網路金融部門研究員趙飛表示,III類戶類似于網際網路支付賬戶中“電子現金”功能,它支援的小額繳費和消費支付很多第三方支付賬戶都能做。且II類戶和III類戶都不能取現,不能配發實體卡,對純網際網路銀行的利好著實有限。

  而與微眾銀行同為網際網路銀行的直銷銀行,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央行表示,增設II類戶,可以進一步拓展直銷銀行現有功能,支援存款人通過Ⅱ類戶辦理單日1萬元以內的消費和公用事業繳費支付。這意味著,此前只支援存款、購買理財的直銷銀行能夠拓展新功能。“例如在工行的直銷銀行‘融e行’上,通過電子渠道自助開立他行卡賬戶後,資金不再僅僅是同名卡進卡出,而是有了1萬元對外支付的新功能。”趙飛説道。

  真正“刷臉時代”仍未到來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央行打破了面簽底線,但真正的“刷臉時代”仍未到來。

  未來一段時間,“刷臉”還將是開戶核實資訊的一個輔助手段,主要手段仍在於銀行後臺的交叉認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副主任呂隨啟表示,一方面,I類戶要求做的業務都是比較完善的,既包括存貸款,也包括理財産品的購買等,所以I類戶是居民在銀行開展其他業務的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實行嚴格的面簽,才能夠充分地控制風險,確保核實賬戶持有人的身份,儘量避免造假。

  具體而言,只有現場核驗才能最安全地保證開戶申請者身份資訊的有效性、本人與證件的一致性以及本人意願的正式性。趙飛透露,我國目前的“刷臉”技術在保證這“三性合一”上還有距離。“目前,我國尚無生物特徵甄別技術的基礎標準、金融標準,無法滿足監管需求,我們仍然面臨開立匿名、假名等銀行賬戶情況,社會公眾風險意識也尚未完全形成。”

  對此,央行表示,下一步將視銀行服務及風險管理情況,對Ⅱ類戶和Ⅲ類戶的賬戶功能及限額進行優化和調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