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理財産品收益走低 銀行客戶經理熱衷賣保險産品

  • 發佈時間:2015-12-04 08:08: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程婕  責任編輯:田燕

  

  在銀行理財收益日益下滑的當下,銀行代理的保險産品越來越受到銀行和客戶兩方面的青睞。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多方了解到,近期各銀行銀保産品都在熱賣,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今年代銷的保險保費可能已經創紀錄地破千億元。

  銀行保險産品熱賣

  “現在理財産品的收益一天不如一天,有些保險産品設計不錯,收益率高,還安全可靠,所以我覺得客戶現在買些保險還是很合適的。”某股份制商業銀行東城一家支行的客戶經理小李,幾乎每天都會在自己的朋友圈裏介紹理財方面的産品。

  十月以來,小李著重推薦的都是保本基金和幾款保險産品,而以前她熱推的幾乎都是本行的理財産品。小李告訴記者,最近他們行的客戶的確對保險産品很感興趣。有款産品剛上線兩周保費就過了千萬。小李自己的貴賓客戶幾乎一半都買了一款年金壽險産品。這款産品最低保證年收益在3.5%以上,實際應在5%以上,滿三年還隨時可退,不影響本金和收益。

  某國有大行一家支行的負責人朱先生也表示,現在理財産品收益率下降明顯,客戶的積極性不高。雖然銀行還是想推銷自己的理財産品,但是因為收益率沒啥優勢,行銷起來很費勁。相反,該行在網銀上推出了一些與財險合作的産品,賣得特別好,客戶自己可以在網上操作,也非常方便。

  低收益或成銀行理財常態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96家銀行共發行了975款理財産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了13家,産品發行量減少了4款。上周,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2%,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財産品只有10款,市場佔比為1.03%。而記者了解到,現在有些保險公司的萬能險産品年化收益率能達到6.8%,5%以上的非常常見。對比下來,客戶對理財産品的積極性自然要大打折扣。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近期銀行理財産品收益走低,主要是受央行降息、宏觀經濟基本面低迷、經營壓力和風險提高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銀行出於風險把控,一方面會提高銀行理財産品資産端的準入標準,收縮理財産品發行規模;另一方面,下調産品預期收益水準,降低負債端成本。因此,低收益或成銀行理財新常態。

  銀行客戶經理賣保險更賺錢

  除了滿足客戶獲取更高收益的需求,銀行代銷保險比賣理財更賺錢,也是銀行大力推銷保險的動力所在。銀保渠道的手續費率一直是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不願説的秘密”。但媒體從銀行的年報和半年報中發現了秘密所在。

  據報道,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對於代理銷售保險産品的相關數據比較詳實,從他們的披露來看,2014年銀保渠道的平均手續費率在3%-4%之間。有記者據此計算發現,招行代銷保險的費率為3.34%,代銷基金的費率為0.414%,代銷信託的費率為1.77%,銷售理財産品的費率為0.043%。也就是説,代理保險産品的手續費率是理財産品的78倍、賣基金的8.07倍、賣信託的1.89倍。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這樣測算的數據不一定準確,但是賣保險比賣理財賺錢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銀行賣保險,是輕資産帶來的收入,幾乎沒有什麼成本,比拉存款放貸款賺取息差要輕鬆得多。在銀行越來越重視中間業務收入的大背景下,代銷保險自然成為各家銀行的“香餑餑”。

  提示

  客戶買銀保産品要注意流動性風險

  不過,專業人士也提醒投資者,即使很相信銀行客戶經理的推薦,也不要連産品説明都沒看懂就簽合同,以免給自己日後帶來麻煩。保險産品從安全性來講,的確較高,但是流動性比較低,提前支取視為退保會有本金損失。資深保險經紀人孟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前幾年經常發現客戶去銀行存錢結果買了保險的事,引起不少糾紛。

  而之所以起糾紛,不是因為産品本身虧錢,而是因為客戶不知道或沒有被告知不能提前支取,想用錢的時候取不出來。其實,如果客戶能等保險到期的話,收益和本金都有保證。現在這樣的案例很少發生,因為銀行加強了代銷保險的管理,必須要向客戶如實介紹産品的風險。即使這樣,客戶自己也要多留心,不能輕信口頭承諾,畢竟最終是以合同為準。同時做好理財規劃,如果資金短期要用,還是購買短期銀行理財比較踏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