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産證券化發行總量達3239億元 規模為去年1.15倍
- 發佈時間:2015-12-02 08:55: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消費金融、應收賬款、PPP資産有望成為“證券化”擴容主力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截至11月末,我國資産證券化發行總量達3239億元,存量規模有3367億元,是去年市場規模的1.15倍。從發起機構類型上看,除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外,城市商業銀行、農商行、金融租賃公司等都紛紛加入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消費金融相關的信貸或者應收賬款類資産將是未來機構進行資産證券化的重要領域。除此之外,以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相關的資産被列入資産證券化的負面清單中,在證券交易場所掛牌轉讓,但今後用PPP模式的融資資産則有可能實現交易所掛牌轉讓。
業內人士認為,經濟下行期,尤其在今年一季度之後,信貸市場投放不足,大量資金持續處於尋找優質資産的過程中,無論是銀行業輕資産轉型,還是企業調整負債結構,都在倒逼資産證券化通道迅速擴容。
與此同時,2015年,資産證券化也在政策紅利上迎來轉捩點,“今年四月份人民銀行推出了註冊制,鼓勵一次註冊多次發行,在4月到9月這段時間內,交商協會先後推出了個人汽車抵押貸款,棚戶區項目貸款,這一系列相關政策將極大提升發行的管理效果,為資産證券化業務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裁任東旭説。
“傳統的金融機構都將因沉重的資産負債表而不堪重負,金融的貔貅時代即將結束。”民生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張立洲在“2015中國民生銀行資産證券化高峰論壇”上表示,“不僅是金融行業,對實體企業來説輕資産經營也將是王道,有效的利用證券化融資,長期來看,這對國有企業的資産證券化意義重大,在PPP模式下形成的投資、資産均以證券化的思維去推動或者盤活,以輕資産為核心理念來決策投資和經營模式,這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管産品部主任陳春艷判斷,2016年,租賃或者債券融資的資産依然是主要基礎資産的同時,應收賬款資産證券化對於不少大型企業來説也是一種融資渠道,可推動其供應鏈的發展,因此這部分資産也有很大的證券化空間。
“過去,我們在負面清單中強調了政府資産,包括融資平臺方面的資産,但是我們並沒有禁止PPP模式,PPP模式的方法也在討論中;房地産行業相關的資産有很大的存量,包括現在還有一些房地産企業做轉型。另外,交易所掛牌轉讓的資産證券化産品目前都是以私募的形式做對接,如果以後以公募的形式開展,相信這個領域會有大的發展。”陳春艷稱。
據了解,信貸資産證券化在整個資産證券化領域所佔比重大。不過,就中債資信評估公司的數據來看,銀行間市場的信貸資産證券化交易主體仍然以銀行為主。“根據我們的數據,今年10月末,信貸資産投資證券共有385家,持有證券金額佔比已經達到了62.3%,銀行之間互相持有的現象仍然存在,這一方面不利於風險從銀行體系的分散,另一方面也無法真正利用好産品風險收益的特點。”任東旭坦言。
任東旭認為,現在資産證券化交易市場仍然缺乏一個有效的體系,“我國的債券市場發展歷史較晚,相關的數據相對缺失,同時又沒有建立權威的第三方估值體系,從而導致投資者難以對産品的價值進行準確的評估,增加了投資的難度。此外,資産證券化産品的種類單一,主要是銀行的信貸資産,大約佔資産證券化市場的60%多,這類産品一方面要求銀行拿出自己的優質資産,另外一方面由於優質的資産收益率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發行端和投資端兩方面的積極性。”
張立洲稱,“未來資産證券化真正的大發展第一就是市場融合,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這是兩個公開市場,另外還包括私募市場,大的方向來説,這三大市場應該實現有效的融合,在此基礎上擴大投資者的範圍。現在,資産證券化的有效需求沒有釋放出來,其實很多機構是有配置需求的,證券化資産是相對安全的資産,只要把各類金融機構投資端放開,那我們通過新的産品組合也能夠讓個人投資者進來參與。”蔡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