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模擴大帶動中間收入激增
- 發佈時間:2015-09-11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201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佣金收入同比增長20.1%,這主要得益於理財業務收入強勁增長,尤其是與資本市場相關的理財産品。“不過,鋻於A股市場自6月底開始降溫,我們預測2015年第三季度銀行佣金收入增長(同比和環比)將有所放緩,銀行利潤將面臨更大挑戰。”中銀國際分析師稱。
此外,業內認為,銀行理財業務“子公司”改革模式值得嘗試。中金公司發佈的研報預計,到2015年底,銀行理財規模會達到16萬億元,銀行理財如果分拆上市,參照資産管理公司來估值,銀行理財業務價值為1萬億元,佔對應銀行市值的13%。
加大凈值型産品發行力度
據上市銀行半年報顯示,今年內銀行累計發行理財産品同比普遍大增,對應的中間業務收入也相應有可觀增幅。
“銀行理財目前市場化程度很高,收益率和市場利率、流動性相關。現在整個市場利率都是向下的趨勢,具體産品收益率當然是由市場決定。接下來,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要推出適銷對路的産品。”浦發銀行副行長穆矢在半年報發佈上表示。
由於受到監管指揮棒的指引,各家銀行均加大了凈值型産品的發行力度。比如,截至上半年末,招行凈值型産品規模4539.20億元,較年初增長87.07%。凈值型産品佔理財産品運作資金餘額的比重為27.65%,較年初提升0.93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則在中報中披露,“凈值型産品規模和産品種類均取得突破性進展,種類日益豐富,除常規凈值型産品外,還研發設計了‘優先股增強收益’和‘打新股增強收益’兩款股債混合凈值型産品,受到投資者高度認可。”
風險可控
掛鉤股市類理財産品將迎降溫
在理財産品規模激增的背後,掛鉤股市的理財産品在上半年著實火了一把。
部分上市銀行半年報發佈會上披露了對接股市的理財産品相關情況,銀行普遍表示風險可控,甚至在前期這些産品有一定規模的盈利。
總體來看,國有大型銀行對接股市的理財産品規模普遍不算高,佔理財産品規模比例大多不超過10%。業內認為,中小銀行面對息差收窄的衝擊更大,大多更有動力去重新配置資産組合,有一些顯得較為激進。不過,後期銀行或許會根據市場狀況進行調整。
建行董事長王洪章透露,“掛鉤股市的理財産品規模不到400億元,佔理財資金餘額3%左右,建行子公司自營資金投資股市的規模在30億元至40億元,且目前已實現盈利10億元至20億元。”
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坦言,“截至6月底,工行理財産品投資和資本市場有關的有1773億元,佔整個理財産品總規模的8.3%。其中,委託合作機構直接投資于二級市場的不到400億元,佔整個理財總數規模的1.9%。其他資金主要投向新股申購、股票質押融資等低風險領域,並且投資風險可控。”
做零售業務見長的招商銀行披露,截至6月末,招行理財資金投資兩融受益權業務的規模為863.47億元,較年初增長29.73%;理財資金投資股票二級市場配資業務的規模約為1523億元;理財資金投資股票質押融資業務的規模約為325.26億元。總體而言,招行目前投入股市的業務規模在2711.73億元,面對市場較大的波動,尚未出現風險項目。
儘管如此,《經濟參考報》記者也觀察到,自6月股市震蕩下行後,一些掛鉤股市的理財産品都出現了非自願提前中止的情況。普益財富研究員李林夏指出,“包括信託、券商資管、基金髮行的一些産品,用於配資的部分因股市下跌觸及止損線而被平倉或是獲利退出。”
資管“子公司”模式
或是改革方向
伴隨銀行理財資金逐利狀況的變化,理財事業部制改革在去年就已悄然推進,一些銀行甚至將行內部門架構重新調整,比如建行選擇將部分業務採取“公司化”模式來運作。
業內專家提出,理財業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商業銀行自營存貸款業務的某些特點,易導致銀行理財業務缺乏必要的獨立性,既有可能造成對投資者利益的損害,也有可能將銀行表外業務風險傳導至表內,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儘管不少銀行已經在內部設立專門的資管部門來管理理財業務,但理財業務子公司改革將更有利於推動理財業務回歸代客理財本質,通過投資者教育提高金融消費者對理財産品性質的認知能力和對風險的識別能力,逐步打破銀行體系下的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真正實現“買者自負、賣者有責”。
實際上,監管層也有意放鬆相關規定,推動理財業務向資産管理業務轉型,推動商業銀行業務板塊和條線子公司改革試點。
據浦發銀行公告稱,董事會全票表決通過公司關於設立浦銀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的議案,同意以全資子公司的方式設立浦銀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今年3月初,光大銀行也曾發佈公告,稱其董事會已同意光大銀行全資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
中信銀行業也在半年報中稱,“大資管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本行積極探索資産管理經營模式,推進理財業務專營機構改革,明確了理財業務的資産管理髮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