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結盟雷軍 劉永好瞄上網路銀行?

  • 發佈時間:2015-08-05 02:31:0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從民生銀行的“創始元老”到四川首家民營銀行的創始元老,農業企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始終熱衷於佈局金融業。

  如今,雄霸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地位十餘年的劉永好正逐步從民生銀行減持撤退,其持股比例從最初的11%降至4.99%,轉而結盟小米以及紅旗連鎖和邦股份等民企參與籌建四川首家民營銀行。

  7月11日晚間,和邦股份發佈公告,公司將與劉永好旗下的新希望集團、雷軍旗下的小米科技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籌),首期註冊資本30億元。

  “劉永好及其餘幾家川企與雷軍合作,無疑是看中小米的網際網路基因,有可能打造另一家網際網路銀行,畢竟銀行業的趨勢正在朝著網際網路方向發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新希望集團自有和參與投資的金融機構

  ●新希望慧農科技(自有)

  ●新希望財務公司(自有)

  ●厚生投資(自有)

  ●民生銀行(參與投資)

  ●民生人壽(參與投資)

  ●樂錢(參與投資)

  小米科技自有和參與投資的金融機構

  ●小米支付(自有)

  ●小米錢包(自有)

  ●小米金融(自有)

  ●積木盒子(參與投資)

  套現超27億,為新銀行鋪路

  7月8日,劉永好減持民生銀行2.619億股,套現超過27億元。隨後宣佈與小米科技等企業發起設立民營銀行。

  7月13日晚間,民生銀行發佈公告稱,大股東劉永好于7月8日減持2.619億股。記者查閱港交所延時數據顯示,劉永好減持均價為10.44元。照此計算,劉永好減持套現為27.34億元。

  在今年3月底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劉永好還曾對媒體表示,不會進一步減持民生銀行股份。不過半年,劉永好已經“食言”。

  在7月8日減持套現超27億之後,7月11日晚間,一家名叫和邦股份的公司發佈對外投資暨公司股票復牌公告表示,公司將與小米、新希望、紅旗連鎖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籌),首期註冊資本30億元,和邦股份投資入股不超過1500萬元,佔民營銀行(籌)總股本不超過5%。

  這似乎可以解釋劉永好7月8日減持民生銀行套現27.34億元,是為了集資籌建新的民營銀行。不過,依據和邦股份披露的首期註冊資本30億元,劉永好顯然不會一家獨大。27.34億元顯然“太多了”。

  對此,新希望對新京報記者回應稱,目前民營銀行項目還在進行中,暫時不方便透露。請關注集團公告,一切以公告為準。同時,小米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於合資民營銀行一事,暫時不予置評。

  攜手雷軍 瞄準網際網路銀行

  劉永好曾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就是最大的創新。而不論是小米在網際網路領域的迅猛發展,還是劉永好與雷軍的私交,小米都稱得上是新希望最合適的合作夥伴之一。

  劉永好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金融化將作為新希望集團未來三大戰略之一,“我們正在跟一系列公司合作,通過新型網際網路把傳統金融和農村、農業、農民和國際化結合起來,顯然我們認為找到了新的路。”劉永好説。

  更早的時候,劉永好曾在2013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表示,民營銀行一定要創新,不能走國有銀行的老路。如何創新呢?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就是最大的創新。要為小微企業及創業的人提供更多的便利。

  據知情人士透露,劉永好將會參與籌辦一傢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民營銀行,或許會打造成下一個微眾銀行。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劉永好及其餘幾家川企與雷軍合作,無疑是看中小米的網際網路基因,有可能打造另一家網際網路銀行,畢竟銀行業的趨勢正在朝著網際網路方向發展。

  而在走向網際網路金融的道路中,小米似乎是最合適的合作夥伴之一。

  除了其在網際網路領域、金融支付領域的迅猛發展外,劉永好與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本人關係也頗為親密,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大讚雷軍,還參與投資了雷軍推介的網際網路企業。

  在此次共同籌建民營銀行之前,新希望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曾與農産品電商服務平臺一畝田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而為雙方牽線的,正是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

  在業務上,小米涉足金融的經歷由來已久,2013年12月26日,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成立,資本為5000萬元,小米公司CEO雷軍任董事長及法人代表,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擔任了經理一職。在網際網路P2P領域,小米和順為基金還曾投資過網際網路P2P平臺積木盒子。

  網際網路金融已是未來的巨頭必爭之地,而目前小米金融缺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就是銀行。因此,分析人士認為,小米與新希望等公司合作創辦銀行,也許正是為了補上這一缺憾。劉永好與雷軍結盟,或能讓彼此站到網際網路金融的風口,做大金融夢。

  大數據恐難媲美阿裏騰訊

  分析認為,新希望與小米的結合,軟硬體開發方面是其發力網際網路銀行的重要優勢,但大數據方面恐難與阿裏、騰訊旗下的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相媲美

  新希望、小米等已經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門外的“野蠻人”,在網際網路金融為未來必爭之地的當下,劉永好與雷軍結盟,或能讓彼此再一次站到網際網路金融的風口,做大金融夢。

  在網際網路銀行領域,兩大巨頭阿裏、騰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今年4月,騰訊發起籌建的前海微眾銀行正式開業,成為國內首家不設立線下機構的網際網路銀行。6月,阿里巴巴發起籌建的浙江網商銀行也宣告開業。

  不過,分析認為,與騰訊、阿裏的超級網際網路巨頭相比,小米的網際網路地位稍有弱勢,積累的大數據還不足以媲美上述兩家巨頭。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金融是基於小米的海量網際網路用戶和數據增值業務,小米本身是“硬體引流,軟體搭臺,服務賺錢”的模式,目前小米用戶超過1個億,3年內預計超過3個億。

  根據騰訊公佈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5.49億。而支付寶截至今年4月的活躍用戶數量也達到了2.7億。

  同時,在金融的運營方面,小米科技雖然也有小米金融,但是,還遠不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後者已通過運營支付寶、餘額寶等平臺和産品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此外,小米的金融人才也略顯不足。

  儘管如此,新希望與小米的結合也有自己的優勢。

  業內人士稱,小米佔據軟硬體優勢,已經形成生態系統,可以做平臺,也可以做業務。可以將支付和金融服務植入到手機深層,迅速推進並取代應用層的東西。比如,小米可以對小米手環等進行加密,或開髮指紋支付+NFC等功能。

  同時,小米擁有超過1億的年輕用戶,這些用戶樂於嘗試新事物,也更易於接受移動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此外,小米網是僅次於阿裏和京東的中國第三大電商網站,從電商轉向支付,再從支付轉向金融已經有螞蟻金服探出路子。

  在新希望層面上,作為最早發起設立民生銀行的民營企業之一,新希望集團擁有近20年的銀行業經營經驗。業內人士認為,劉永好以這樣的資歷參與組建一家全新的民營銀行可謂“十分合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