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6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向穩健投資者代售非保本理財 虧損被訴賠18萬

  • 發佈時間:2015-07-18 08:31:05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為財富保值增值,購買銀行代售的理財産品,不曾想虧了十余萬元,胡先生為此將銀行訴至法院。近日,上海市一中院審結這起財産損害賠償糾紛,認定銀行未遵守適當推介義務,存在侵權過錯,判決賠償胡先生本金損失18萬餘元。

  2011年3月,胡先生認購了某銀行代為銷售的基金産品。之後,因發生虧損,胡先生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銀行賠償其虧損的18萬餘元及利息。庭審中,銀行確認在銷售係爭理財産品時,未對胡先生進行風險評估。但此前,胡先生在銀行作過的風險評估結果為:風險承受能力評級及適合購買的産品為穩健型。一審法院認為,銀行已盡到合理的風險告知義務。作為具有投資理財産品經驗人士,胡先生應當能夠預判係爭理財産品的風險程度。據此判決駁回全部訴請,胡先生不服上訴。

  市一中院二審認為,胡先生雖簽字確認知曉相關風險,但並不能據此免除銀行在締約前的評估及適當推介義務。胡先生屬穩健型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差,但銀行仍將風險相對較高的産品銷售給對方,故對相關損失負有主要過錯。此外,胡先生未依照自身狀況進行合理投資,因而對相應損失的發生亦具有過錯。故要求銀行賠償本金損失的訴請可予支援,賠償利息損失的訴請則不予支援。

  【法官説法】

  二審主審法官金成認為,銀行在向胡先生推介係爭理財産品前未進行評估,已有過錯。依據此前評估結果,係爭理財産品為非保本型理財産品,存在凈值下跌的可能,顯然不適宜胡先生。在金融服務法律關係中,投資者與金融機構存在專業性及資訊量等客觀上的不對等。為彌補此種缺陷,對專業金融機構課以相應義務是應該的。這樣做,既避免投資者産生不必要的損失,也可防止金融機構為追求利益,將不適格的投資者引入資本市場並從中牟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