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去年銀行理財資金餘額超15萬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5-21 06:34:5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日前,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發佈了《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4)》。報告顯示,截至去年末,全國開展理財業務的52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存續理財産品55012隻,資金餘額15.02萬億元,增幅46.68%,銀行理財規模在各類資産管理業務中居首位。其中,封閉式凈值型理財産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最高,達5.07%,封閉式非凈值型理財産品次之,為5.06%,開放式非凈值型理財産品為3.89%。

  從資産配置看,銀行理財主要投向3大類,即債券以及貨幣市場工具、銀行存款、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産。截至2014年末,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資産餘額為 15.77萬億元,上述3類共佔理財産品投資餘額的91.22%。

  從理財資金投資的行業看,土木工程建築業最多,全年累計2.12萬億元,其次為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以及農業,全年累計分別為1.33萬億元和1.03萬億元。

  從收益情況看,2014年銀行理財市場累計兌付客戶收益7121.3億元,其中,封閉式凈值型、封閉式非凈值型和開放式非凈值型理財産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6870.9億元,增幅53.14%。

  “從産品形態上看,銀行理財産品由預期收益率型向開放式凈值型轉化為大勢所趨,收益和投資品波動關聯性將更強。”中國工商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韓松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經過去年一年的調整,工行期次型與無固定期限型産品比例已從年初的8:2逆轉為如今的2:8,無固定期限産品已佔一半以上,為持續向凈值型轉型奠定基礎。

  “預期收益率型産品不利於真正落實理財産品風險承擔主體,也不利於充分揭示産品風險情況。”《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4)》指出,今後的發展趨勢是,通過創設可申購、可贖回、收益浮動的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産品,銀行可利用動態管理、組合投資的手段靈活配置各種金融資産,單一基礎資産的風險得到分散,解決了實體經濟需要長期資金但理財資金端需要流動性的矛盾。同時産品風險收益情況也可通過凈值波動及時披露給投資者,如此將徹底打破理財産品的剛性兌付。

  但業內人士認為,打破理財産品剛性兌付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下既需要推進投資者教育,也需要銀行加快産品端改造,完善資訊披露。同時繼續推進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徹底將代客理財資金和銀行自營資金分開,單獨核算、風險隔離,為打破隱性擔保奠定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