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信貸資産證券化別走“影子銀行”老路

  • 發佈時間:2015-04-09 02:31:3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央行近日宣佈對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發行實行“註冊制”管理。至此,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簡政放權的另一隻靴子終於落地。

  2014年11月以來,信貸類資産的證券化發行制度迎來重大變革。銀監會推出資産證券化業務由審批制改為業務備案制方案,不再進行逐筆審批。2015年1月,銀監會核準27家銀行獲得開辦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資格,獲得核準該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開辦資産證券化業務履行相應“備案登記”程式。

  在政策春風的推動下,中國的信貸資産證券化駛入快車道。一是發行規模井噴。2014年全年發行規模接近歷年發行額總和的3倍,達2819.81億元。發起人也日益多元化。從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産管理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擴大到城商行、農商行、金融租賃公司等;此外,基礎資産種類日漸豐富。除了公司信貸、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汽車抵押貸款等傳統資産外,還包括個人消費貸款和租賃資産等創新産品。

  此次,央行推出“註冊制”,加之證監會也推出資産證券化備案制方案,審批時間大大縮短,並形成監管良性競爭的局面,即既可直接到銀行間市場進行交易,也可直接到上交所上市交易,有助於發行節奏的加快和發行規模的擴大。可以預期,2015年證券化産品規模將繼續大規模增長。

  儘管中國資産證券化勢頭良好,但放眼望去,制約其發展的沉疴依存,也必將侵蝕其未來生命力。

  這是因為,銀行發行動機容易受經濟形勢左右。證券化雖有助於填補資本缺口,可也與銀行的經營形勢更為相關。

  在信貸規模緊縮狀況下銀行尚有證券化動機,以期獲得新的流動性,增加信貸彈性。但在經濟下行惜貸背景中,銀行所面對的主要是貸款有效需求不足與資金供應相對過剩的矛盾,通過證券化得到的流動性再次投入安全優質的貸款類資産的難度較大,銀行對作為其主要利潤來源的貸款類資産有較強的惜售心理,證券化的動力恐怕難以為繼。

  而且,與國外相比,國內資産支援證券的二級市場交易並不活躍。而且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産品,信貸資産支援證券投資者極度有限、高度集中,銀行交互持有現象突出。商業銀行是中國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的最大持有者,其持有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的佔比曾經在80%以上。雖然該比重已經出現下降趨勢,但是仍在50%以上。

  從此角度而言,資産證券化更像影子銀行收縮後出表的另一條通道,降低了其在加速銀行體系資金週轉促進債券市場發展的意義,也難以起到分散行業風險的作用,對於中國金融改革的初衷則相去甚遠。

  中國泛資管時代加速來臨,資産管理行業跨界競爭與綜合經營的態勢基本形成。資産證券化作為類信貸的固定收益産品,要想改變發展中的困境,在資産管理産品中更具吸引力,政策層面還需從基礎資産轉讓、資訊披露義務、信用評級預警功能的實現等方面進一步明晰,使得證券化真正成為盤活銀行信貸存量、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而非走上部分影子銀行老路。這正是資産證券化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所在。

  □史晨昱(學者、資深金融人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