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二季度銀行業統計分析報告:利潤增長逐步放緩

  • 發佈時間:2015-09-21 14:02:06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期,中國銀監會發佈了2015年第二季度我國銀行業運作情況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達到18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5%,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1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87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第二季度實現凈利潤4279億元。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7.26%,同比下降3.3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0919億元,較上季度增加109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1.5%,較年初上升0.11個百分點。儘管不良貸款和不良率雙升,但從季度環比增速看,不良貸款暴露有所趨穩。

  總體來看,我國銀行業保持了平穩運作態勢,資産負債規模增長穩中趨緩,信用風險總體可控,整體撥備較充足,風險抵補能力保持穩定,流動性水準較為充裕。此外,在經濟增速放緩銀行經營承壓的宏觀環境下,銀行業繼續充分履行社會責任,普惠金融力度不減,小微企業貸款持續快速增加。

  資産和負債規模增長穩中趨緩 城商行增速最快

  第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總資産(法人口徑,下同)達到18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5%,比上季度上升0.6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4個百分點。其中,大型銀行資産總額77.7萬億元,同比增長9.36%;全國性股份制銀行35萬億元,同比增長15.07%;城商行20.2萬億元,同比增長20.7%;農村金融機構24.3萬億元,同比增長15.56%。

  銀行業總負債為175.2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上季度上升0.7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3.58個百分點。其中,大型銀行負債總額72.1萬億元,同比增長8.68%;股份制銀行32.9萬億元,同比增長14.66%;城商行18.8萬億元,同比增長20.52%;農村金融機構22.6萬億元,同比增長15.18%。

  不良貸款增速趨穩 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破2%

  第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0919億元,較上季度增加109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1.5%,較年初上升0.11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餘額2.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5480億元,比上季度增加1640億元。

  分機構看,大型銀行不良貸款6074億元,佔比55.5%,不良率1.48%;全國性股份制銀行2118億元,不良率1.35%;城商行1120億元,不良率1.12%;農商行1474億元,不良率2.2%;外資銀行133億元,不良率1.16%。

  儘管不良貸款和不良率雙升,但從季度環比增速看,不良貸款暴露有所趨穩。自2014年第一季度以來,不良貸款季度環比增速依次為7.4%、10.4%、9.8%、16.6%、11.1%,2015年第二季度環比增速5.5%,不良貸款季度環比增速有明顯下降。未來,由於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經營困難加大,銀行不良貸款仍將繼續攀升。但隨著穩增長相關政策持續發力,銀行業積極防範和化解不良貸款以及重點領域潛在風險措施的落實,不良貸款預計增速趨緩。

  利潤增長逐步放緩 盈利模式積極轉型

  前兩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87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3%。商業銀行平均資産利潤率為1.23%,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7.26%,同比下降3.34個百分點。

  從盈利結構看,凈息差明顯收窄,非利息收入佔比持續上升。第二季度末凈息差2.51%,較去年同期下降0.11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最低水準。非利息收入佔比24.61%,較上季度末上升0.0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上升3.98個百分點。當前非利息收入水準為2011年以來最高水準。

  利潤增速放緩及利潤增長結構的變化主要歸因于兩個層面:從貨幣政策層面看,央行多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持續擴大,存款保險制度建立等,導致銀行負債端成本持續攀升,凈息差收窄,倒逼銀行開拓創新綜合性金融服務,提升綜合經營能力。從宏觀層面看,儘管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活力有所增強,但是經濟增速放緩趨勢未變,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致使信貸需求不足,制約銀行貸款定價能力,導致利息收入佔比明顯下降。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銀行盈利模式將繼續積極向中間業務轉型,通過創新金融産品,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推進多元化經營,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商業銀行風險抵禦能力保持穩定資本充足率維持高位

  第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為21662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835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98.4%,較上季度末下降13.59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2.98%,較上季度末上升0.02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遠超150%和2.5%的監管標準。

  資本充足率穩中有降,但維持在較高水準。第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48%和10.79%,較上季度末下降0.18個百分點和0.15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2.95%,比上季度末下降0.18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主要源於二級資本增加有限。上半年核心一級資本凈額9.7萬億元,比上季度增加1606億元,同比僅多增41億元。一級資本補充力度未見大幅度增加,與上半年利潤增長放緩密切相關。二級資本凈額1.99萬億元,較上季度增加420億元,同比少增1149億元,主要是由於上半年不良貸款暴露較快,銀行撥備壓力較大,可以計入二級資本的超額貸款損失準備減少。此外,從分母看,作為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加權資産較上季度末增速依次為3.81%、5.37%,增速均遠快於資本凈額的增速。

  存貸比調整為監測指標 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值得關注

  第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流動性水準總體比較充裕。流動性比例為46.18%,較上季度下降1.2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34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91%,高於上季度0.31個百分點。存貸比為65.8%,較上季度末上升0.13個百分點。需要注意的是,存貸比為2014年以來較高水準。

  未來需要密切關注存貸比變為監測指標後,對於流動性風險的監控和管理。銀監會擬將存貸比由監管指標調整為監測指標,這一舉措有利於提高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減少銀行為規避存貸比要求而産生的通道或出表業務,降低資金成本,減輕機構攬儲壓力,更有效地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此外,由於居民理財意識的增強以及金融改革深化,銀行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存款佔比下降將是長期趨勢,對理財産品、同業融入等依賴程度將上升,導致中小銀行資金配置成本快速上升。存貸比取消後,中小金融機構可能更加依賴批發資金來源,負債穩定性下降,在融資能力有限而融資衝動釋放後,流動性風險問題可能更加突出,值得密切關注。

  普惠金融政策持續發力

  城商行和農商行增速最快

  第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15.5%,較上季度增長2.97%。商業銀行合計16.4萬億元,較上季度增長3.2%。其中,大型銀行較上季度增長2.3%;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基本持平;城商行增長6.2%;農商行增長5.7%。城商行和農商行支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最快。

  分銀行結構看,城商行和農商行小微企業貸款佔比明顯上升。大型銀行小微企業貸款5.7萬億元,佔比34.7%,較上季度下降0.3個百分點;全國性股份制銀行3.6萬億元,佔比22.2%,下降0.6個百分點;城商行3.4萬億元,佔比20.7%,上升0.6個百分點;農商行3.5萬億元,佔比21.3%,上升0.5個百分點。

  上半年以來,央行多次採用定向降準,引導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金融機構和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銀監會明確小微金融服務“三個不低於”目標,出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指導意見,落實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政策。在政策組合拳綜合作用下,小微企業貸款穩步增長,城商行和農商行對小微企業支援力度明顯加大。本文原載于《中國銀行業》雜誌2015年第8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