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存款不翼而飛 銀行難辭其咎

  • 發佈時間:2015-05-22 00:32: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偉  責任編輯:胡愛善

  據報道,近日工行石家莊分行建華支行一名儲戶300萬元存款離奇失蹤,緊接著有幾十名銀行儲戶也陸續報案,稱自己在工行石家莊建南支行的存款莫名“失蹤”,涉案金額達數千萬元。其中,一位女老闆的1080萬元存款僅剩124元。

  不少網民指出,儲戶存款不翼而飛,無論是怎樣的理由,銀行均難辭其咎,更何況還是銀行內部工作人員所為,肯定存在管理漏洞。銀行應遵循儲戶利益至上的原則,涉案銀行應負起責任,自糾自查,配合警方堵漏賠償,重建信任。

  高息攬儲暗藏陷阱

  有網民稱,錢放在銀行不是很安全嗎?除非銀行倒閉,不然誰都不會相信自己的錢會不翼而飛。數千萬銀行存款消失,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網民“吳應海”説,近段時間以來,多地儲戶銀行存款接連被曝“失蹤”,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儲戶存錢時,走的都不是正常存款程式,而是跟高息攬儲有關,在別人的介紹下,把錢存進了一個特別的項目,以獲取更高的收益。這樣一來,雖然表面上錢存入了銀行,卻落入了騙子的圈套。

  網民“丁建庭”説,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儲戶日漸熱衷“貨比三家”,選擇利率更高的銀行進行選擇性存款,而銀行“貼息存款”這一暗箱操作行為也愈發公開。一些不法分子以此為誘餌,並將個別銀行工作人員拉下水,利用公眾對銀行的信任,從事不法行為。

  堵上管理漏洞

  網民“劉運喜”説,存款自願,取款自由,為儲戶保密,保障儲戶利益,是銀行對儲戶的公開承諾,也是銀行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準則。既然儲戶把錢存在銀行,銀行就有義務保障儲戶的存款安全。對於儲戶存款的“失蹤”,無論銀行有無過錯,都不能逃脫責任。

  網民“高永維”説,高息攬儲、充當金融“掮客”,是某些員工的個人行為,銀行可能確實不知情,但是儲戶更不知情,儲戶是衝著銀行去的,不是為了某個職員而來。再者,單位員工在幹違法違規的事,銀行沒有及時發現,還任由事態繼續發展,制度的不足、管理的漏洞無疑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

  網民“胡光明”説,銀行的管理失范才是問題的根源,倘若其規範管理,高息攬儲的事情不可能發生。倘若其監管得力,隨身碟被調包的事情怎可能出現?可以説,儲戶存款消失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銀行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盡職履責重建信任

  網民“呂催谷”説,儲戶存款無故消失,這不是簡單的違規或違法事件,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引發嚴重的信任危機,甚至會波及整個社會的信任鏈條。

  網民“謝玉峰”説,內部職工違規導致儲戶利益受損的案例不是個案。銀行應當完善自查、自督、自罰機制,堅決整治身邊的雜草,對違規違紀的行為,應當從嚴管理、從嚴控制、從嚴處理,莫要用行業特殊性去保護所謂的“自己人”,“寬于律己”最終都是害人害己。

  網民“丁建庭”説,存款被騙後要想挽回損失並非易事。因此,更重要的是預防詐騙,這一方面需要相關部門盡職履責,比如銀行、運營商、公安局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個人戒貪,要相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