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銀行改革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5-04-16 01:33:23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日,中國國務院宣佈,由中國央行會同有關單位提出的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方案,已經正式獲得批准。此輪深化改革,任重道遠。
三家機構改革的獲批,標誌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實質性進展。批復中,明確三家政策性銀行定位。其中國家開發銀行明確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進一步明確了政策性銀行的定位。
那麼為什麼會改革?首先要回顧下政策性銀行“前世今生”。1994年,我國組建了三家政策性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支援國家重點建設、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等。
隨著政策性銀行面臨的市場環境、任務和經營條件都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業、基礎建設等需要政策性扶持的行業或企業的融資問題凸顯,許多原有的政策性業務實際上已經逐步成為商業競爭。
到2008年,三大政策性銀行改革總體方案獲批,開啟改革之路,然而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一行一策思路。之後,國開行首先試水,向商業化轉型,脫離政策性。不過業界對於國開行向商業化轉型存有爭議。
此次,深化改革最大的不同是國家開發銀行明確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清晰了,銀行家就好揚帆起航!
對於開發性金融機構,大家普遍比較陌生。簡單地説就是既開展政策性金融業務,又開展商業性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開發性金融機構在國際上屬於單獨的一類機構,有專門的立法和運作模式,比如德國KFW、美國進出口銀行和世界銀行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開發性金融機構具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簡單地套用國外模式。這也意味著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摸索之路,任重道遠。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開發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定義,在中國始終模糊。既開展政策性金融業務,又開展商業性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界限如何厘定?此外開發性金融主要作用就是彌補市場不足,或先進入某個領域、行業發揮其示範作用,以一種創新機製成功促進融資,待市場培育相對成熟,主動退出市場,不與商業性機構競爭。那麼如何退出,政策性金融業務和商業性金融業務如何平衡,業務交叉與商業銀行競爭等問題都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