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 向銀行提出多重挑戰
- 發佈時間:2014-12-22 00:29: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前不久在出席2014第一財經金融峰會時指出,經濟新常態下,金融業發展的外在環境和內在條件正在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金融業要逐步回歸“適度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詳細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徵和內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給各個經濟主體提出了新考驗和新挑戰。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是在政府主導的大投資、貨幣信貸大投放,要素驅動,資源能源粗放式挖掘,環境成本巨大,超高經濟增速下運作的。各經濟主體已經習慣於長期在超高速下投資、生産和消費。進入新常態後,不但出現不適應,而且帶來不小衝擊。其中,對長期習慣於舊常態的銀行業衝擊更大。
首當其衝的是貸款風險增大,不良貸款開始急劇暴露。大投資、貨幣大放水時期催生的一個經濟現象是,整個經濟體特別是企業高負債經營。一旦經濟增速下降回歸常態,風險立馬暴露。而這些負債中銀行貸款佔絕大比例。目前,包括房地産行業、煤炭等資源能源行業、水泥等建材以及有色化工行業不景氣已經出現,直接威脅的是銀行貸款安全。經濟進入新常態,不良貸款爆發對銀行提出了巨大挑戰。
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對銀行業帶來直接衝擊。利率改革一個方向是縮小存貸款利差,這直接動了銀行的奶酪。利率完全市場化後,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經驗,剛開始利率走高是大概率事件。這必將增大銀行資金來源成本,對銀行效益造成擠壓。
金融脫媒化對銀行經營帶來較大壓力。由於長期存在的融資難問題,倒逼直接融資迅速發展,倒逼民間金融迅速壯大。這些對銀行的資産業務形成強分流效應,銀行貸款等資産業務正在萎縮。目前,中國銀行業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存貸利差,然而存款減少、成本又增高,受到金融脫媒化影響貸款又在萎縮。銀行業危機正在撲面而來。
網際網路金融正在擊中傳統銀行的軟肋。網際網路金融依託網際網路新經濟平臺,其高效、透明、公開的特性,其對金融交易對象信用狀況的及時準確把握,其平臺上海量客戶和大數據基礎,都是傳統銀行做不到的。整個經濟活動都飛速向線上轉移,而服務於經濟的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卻仍線上下原地踏步。被網際網路新金融衝擊甚至拋棄是不奇怪的。
新常態下對傳統銀行帶來了上述四大衝擊,銀行業必須樹立新常態思維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中國貨幣增速高達40%,那時流動性氾濫,銀行不缺存款來源。而現在貨幣增速降到12%,銀行坐門等客只能等死,必須在金融創新上下功夫,利用新金融工具吸引客戶。比如,傳統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上一定要有實實在在突破,要拿出硬措施發展網際網路金融。一個關鍵是要迅速將業務重點向網際網路線上轉移。傳統銀行金融服務新趨勢是要瞄準以30%以上增速的網際網路新經濟客戶。
在新常態下,對於利潤增速,銀行要有平常心。過去經濟增速在10%以上,銀行利潤增速在30%以上。而現在經濟增速下降到了7%左右,銀行利潤降為10%左右。這是新常態的要求。按理説,銀行利潤不應該高於經濟增速。如果銀行從實體經濟中拿到高於平均水準的利潤,那麼實體企業利潤必然低於平均利潤。最終導致實體經濟萎靡不振,不但使得銀行利潤沒有持續性,而且可能導致銀行壞賬發生。
總之,面對新常態,銀行業對內必須狠抓金融創新,狠抓經營結構轉變,特別是狠抓網際網路金融新業務。對外必須提高服務品質,創新服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