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何志成:依靠金融創新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 發佈時間:2014-09-29 07: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根源即在於國有企業依賴國家信用,不僅極大地佔有社會資源,也極大地佔有信貸資源。而技術上的原因在於沒有在開發針對流動性不均衡,解決中小企業信用度難以衡量等實質性問題上做文章,沒有切實的解決方案和金融産品。

  我認為,通過金融創新産品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相對容易很多。解決中小企業信用度相對難以辨別的難題,通過金融創新調節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流動性總量不平衡問題。針對我國具體情況,從減少流動性閒置和流動性積壓入手,將大型國有企業的閒置信貸額度疏導到中小企業,可以在總量控制或者不變的情況下,相應擴大社會真實流動性,切實降低中小企業低融資成本並控制總體風險,這不僅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正道。

  供應鏈與供應商金融

  眾所週知,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涉及三個問題:第一,對銀行來説,識別難度大、壞賬風險大、管理成本高。相對國有企業,中小企業貸款天然地具有難以克服的 “比較劣勢”。第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抵押信譽弱、經營風險高,商業銀行按照貸款條例很難對其授信,即使有些中小銀行對其發放貸款,也是“高利貸”。第三,從根本上説,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具有極強競爭力的項目,絕大多數都是給大型企業“打工”,這種不對稱關係,很容易使大型企業成為中小企業的金融掮客。

  由於中小企業較弱的競爭地位決定了我國社會普遍實行“先供貨後付款”方式,賬期通常在3至4個月以上,甚至形成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長期資金拖欠。所以,作為供應商的中小企業必須為此進行市場融資,甚至求助於高利貸,這就是所謂“過橋貸款”需求旺盛的根本原因。

  目前的融資模式無論是國有金融機構還是中小銀行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的問題。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地位決定了他們絕大多數存在真實的成本較高和風險較大問題。沒有金融機構能夠向中小企業提供較便宜的資金,除非政府進行補貼,或者讓銀行“承擔社會責任”。嚴格地説,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包括大型國有企業按照商業銀行貸款通則都不具備條件,但由於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背靠的是國家信用,因此商業銀行將其視為無風險企業,相反,中小企業由於沒有國家信用,只能按條條框框進行資産抵押或者尋求擔保。這些中小企業網即使通過了銀行審核,其利息和其他費用也是很高的。更不要説,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根本無法通過審核,只能求助高利貸。對於金融機構來説,供應鏈的採購與供應雙方的商業信用強弱是有差別的,要求弱者支付較高利息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可稱為“信用貼息”。但這對於中小企業卻是極不公平的。從宏觀上看,中小企業實際承擔著向大企業提供大量無息流動資金貸款的責任,相反,他們由於無法得到正常貸款,只能以高成本方式甚至是高利貸方式獲得市場融資。這可稱為“弱勢貼息”。信用貼息和弱勢貼息壓在中小企業身上,使他們飽受融資困境:要麼是貸款利息大量腐蝕企業利潤,要麼是無法融資而導致現金流斷裂。這可稱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懸崖”。我國金融機構雖然推出了一些金融創新産品,力圖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但他們的思路只是設法建立機構來承擔(或分散)成本和風險,而不是減少成本和風險。無論是建立擔保機構或提供政府貼息,還是以保理方式進行供應鏈融資,或者要求商業銀行必須開展中小企業貸款,都沒有實質性地減少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的成本和風險,只是讓銀行、政府或者擔保機構、保理機構來承擔或分散成本和風險。這也許可以幫助一些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特別是使少數中小企業獲得政策性優惠,但是,由於並沒有實質性減少成本和風險,所以優惠政策是難以惠及更多企業的。而且會增加提供優惠性金融援助過程中的道德風險。

  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處於一條供應鏈上,有沒有一個辦法能夠將兩者聯繫到一起,從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呢?

  “複合式供應鏈融資”

  中小企業信用貼息和弱勢貼息的客觀存在,本身就隱含著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能。也就是説,既然中小企業信用相對低、相對弱在供應鏈上就一定會有信用相對高和相對強勢的企業。通常情況下,如果採購方是大企業,他們就是這樣的信用相對高和相對強勢的企業。如果以不需要大企業承擔更多的成本和風險,反而可以使他們能夠利用自己的優勢而獲利為前提,來進行有利於中小企業的融資業務,他們應該樂於參與。複合式供應鏈融資模式就是這樣的一種解決方案。

  複合式融資模式的基本原理是:當採購方收到貨物後,就可以採購方較強的信用作為金融機構放款給供應商的基礎,即以對採購方的信用評估向供應方提供成本較低的貸款。因為這一方式可以大大節約金融機構對為數眾多的供應商的審核成本,也降低了壞賬風險損失,即使中小企業破産,採購方仍然是要支付到期貨款的,所以實際的融資成本和風險降低了。這就大大減輕了融資懸崖的困境。

  由於經金融機構以較強信用的採購商的應付賬款為審核依據,按實體貿易以較低的利息放貸給其供應商,同時確保法律規章和會計財務方面的安排不會構成對採購商的負面影響,採購商到期支付應付貨款衝抵。所以,可以産生較大的複合式融資“紅利”:沒有任何一方承擔更大成本和風險,卻産生了一筆可以在供應方和採購方之間進行分享的資金盈餘。按大企業的信用評估,資金利息為6%左右;而按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利息率為18%甚至更高。可見融資“紅利”空間之大。由於中小企業已經獲得了較低利息的貸款,所以在這筆融資紅利的分享中,大企業可以得大頭。據有關專家測算,這對參與分享的大企業也是一個不小的凈盈利數額。所以,大企業也一定會有參與的積極性。

  實行這一融資模式還有一個關鍵,即銀行是否有積極性。由於在供應鏈中就有為數眾多的供應商,金融機構需要大量的執行成本去開拓、審核、管理。所以,需要有運作複合式供應鏈融資的仲介機構,來承擔連接各個環節的資訊、法律和相關服務的職能。這就可以使金融機構大大減輕管理成本,擴大融資服務規模。參與複合式供應鏈融資的銀行可以獲得更大的現金頭寸和客戶資源。實際上是以較低成本和風險的方式擴大了眾多的客戶。此時,眾多中小企業對銀行來説已經如同是信用度高、風險性小的優質客戶了。銀行何樂而不為呢?

  “複合式供應鏈融資”是一種各方多贏的解決方案,而且不需要政府的特別優惠,無須投入公共資金,所以,是一種完全市場化的可持續的融資方式。(作者何志成為獨立經濟學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