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票據案"三連爆" 去年69張罰單揭示亂象
- 發佈時間:2016-04-09 09: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波
繼農業銀行、中信銀行爆出票據案後,日前,天津銀行又出現涉及7.86億元的票據風險事件
今年以來,票據市場風波不斷。今年年初農業銀行被曝出39億元票據案,風波未平,中信銀行蘭州分行又發生票據無法兌付事件,涉及金額9.69億元。昨日,天津銀行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近日天津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此外,有媒體數據統計顯示,去年福建、浙江、廣東、河南4個省的銀監局共開出至少69張票據業務罰單。
截至目前,中國的票據市場已經發展了20多年,一直隱匿于公眾視野之外。但如今不斷爆發的票據案件,不僅受到監管層的重視,也令進行票據理財的投資者産生擔憂。同時,也折射出了當前票據市場亂象叢生,如缺乏真實貿易背景的銀票經黃牛倒手後被洗白,資金流入股市。而票據仲介也利用票據窗口期,無中生有從銀行套現。
對於違規頻現、風險不斷暴露的銀行票據業務,融360分析認為,銀票業務未來將發生轉變——票據業務電子化,電子票據將逐步代替紙質票據。“電子票據不容易做假,交易的每一步都方便查證,能有效避免多次質押等違規操作,更加安全。”
銀行票據業務違規頻發
多地銀監局對銀行開出罰單
今年1月22日,農行的一則公告,將一向“低調”的票據推向了人們眼前。公告稱,該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39.15億元。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底,又有消息稱中信銀行蘭州分行出現近10億元票據案件,中信銀行對此回應表示,“我行蘭州分行發生票據無法兌付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資金金額為9.69億元。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調查,並已凍結相應資金和相關資産。我行還在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資金追查工作,最大限度保證資金安全。”昨日,天津銀行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近日,天津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公告稱,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該行正積極配合偵辦工作,加強與相關機構的溝通協調,最大限度保證資金安全。
連續三起銀行票據風險事件的發生,讓人們不得不正視票據市場。所謂票據,是指以支付金錢為目的的有價證券。在我國,票據即匯票、支票及本票的統稱,支票可以看作匯票的特例。在目前的理財中,最常接觸到的是匯票。按照出票人的不同,匯票可分為銀行匯票(由出票銀行簽發)和商業匯票(由一般企業簽發);按承兌的人不同,又可分為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
事實上,在這兩起事件之前,票據市場也沒有想像中“寧靜”。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近兩年各地銀監局對銀行票據業務的違規行為就開出了多張罰單。據統計,僅2015年下半年就有上百份罰單,僅湖南銀監局2014年和2015年共開出了10張罰單,這其中,除了本地銀行長沙銀行和華融湘江銀行以外,多數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當地分支機構,違規事實包括簽發無真實貿易背景 的銀行承兌匯票、違規開展票據買賣業務、貼現的部分銀行承兌匯票不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違規使用票據貼現資金,將他行銀票在本行貼現後回流至出票人,並用該貼現資金作為本行客戶簽發的商票保貼保證金、向小型微型企業客戶收取票據承諾費。
此外,福建、浙江、廣東等省的銀監局去年也對省內多家有票據業務違規行為的銀行開出近40張罰單。近日,河南銀監局也向社會公開了2015年度行政處罰資訊。據悉,2015年河南17家銀行機構因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其中,14家銀行機構涉及辦理虛假票據業務。從“主要違法違規事實(案由)”來看,這14家銀行涉及“簽發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涉及辦理虛假票據業務的銀行機構幾乎涉及全國所有大中型銀行的河南(鄭州)分支機構,不僅包括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等政策性銀行,還包括工、農、中等國有大型銀行河南省分行以及招行等10家股份制銀行機構。
同時,據了解,上述銀行機構辦理虛假票據業務的違規行為主要分為兩類,除光大銀行鄭州分行、中信銀行鄭州分行違規“為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匯票辦理貼現”外,其他辦理虛假票據業務的銀行機構則全部涉及“簽發或者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及貼現”。目前,河南銀監部門已經向14家違規辦理票據業務的銀行機構開出了共計330萬元的罰單。
銀監會下發風險提示通知
票據業務電子化或成主流
對於銀行票據業務存在的風險,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類是外部風險,包括使用克隆票據、偽造票據、作廢票據,達到騙取銀行資金的目的。另一類則是內部風險,包括,業務人員經驗不足,對假票的辨識能力不夠;內控制度不嚴格;內部人員參與作案。“還有一點是,目前銀行的相互協作通道還未完全打通,銀行之間的票據查詢、查付、方位還未形成統一、有效的檢查系統。”
為了警示票據業務的風險,去年年底,銀監會下發了《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其中指出,在2015年上半年票據業務現場檢查中,發現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辦理票據業務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審慎行為。通知中提出了票據業務的七大風險提示,分別為:票據同業業務專營治理落實不到位;通過票據轉貼現業務轉移規模,消減資本佔用;利用承兌貼現業務虛增存貸款規模;與票據仲介聯手,違規交易,擾亂市場秩序;貸款與貼現相互騰挪,掩蓋信用風險;創新“票據代理”規避監管要求;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為他行隱匿、消減信貸規模提供“通道”,違規經營問題突出。對於近年來票據業務暴露出的風險,銀監會還同時提出了相應的監管要求。未來票據業務將會更加規範,同時也會有所收緊。
違規頻現、風險不斷暴露的銀行票據業務,未來將如何發展?對此,融360分析認為,銀票業務將發生轉變,票據業務電子化,電子票將逐步代替紙質票據。“相比于電子票據,紙質票據存在兩方面風險:一是,容易造假、克隆或多次質押,很難分辨;二是,紙質票據需要人工參與,手工交付驗收。這不僅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也增加了違規操作的風險。電子票據則完全沒有上面這樣的問題,不容易做假,交易的每一步都方便查證,能有效避免多次質押等違規操作,更加安全。”同時,融360指出,“央行2015年上半年數據,雖然電票承兌、貼現和轉貼現的增速很大,預計2015年全年電票交易量佔比將達到30%左右,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這一比例還較低,票據電子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為規範票據市場,央行也正在大力推廣電票。有消息稱,央行日前下發通知,從2017年1月1日起單張出票金額在3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商業匯票全部通過電票辦理。2018年1月1日起,單張金額在100萬以上的商業匯票全部通過電票辦理;到2018年底,各金融機構辦理的電票承兌業務在本機構辦理的商業匯票承兌業務中金額佔比應達到80%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今年3月9日政協小組會議間隙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建立統一的電子化票據交易市場是央行下一步的重要工作之一,這將有助於提高票據市場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防範票據市場的金融風險。對於建立全國統一票據市場是否有時間表時,潘功勝表示央行正在抓緊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