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尚福林首提推進銀行業混改 下半年或有實質性動作

  • 發佈時間:2014-08-07 08: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近期市場熱點。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處獲悉,在近期的一次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首次提出,下一步將推進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次監管層明確表態,意味著銀行業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破題。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將會有實質性動作。不過,到底哪家銀行將成為試點目前尚無定論。

  下半年或有實質性動作

  今年5月20日,交行董事長牛錫明曾首次公開闡述了交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呼籲建立高管和員工股權激勵機制,落實銀行自主經營權,讓銀行真正成為經營決策和承擔責任的主體。

  7月底,隨著有媒體報道稱交行或已上報“實施混合所有制”方案申請,正“等待相關部門的批准”,資本市場迅速做出反應。

  受此消息刺激,交行股價在A股市場連續飆漲。7月28日,交行發佈公告,表示正在積極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可行方案,“交通銀行已形成了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和海外資本共同參與的股權結構,具備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基本特徵。”這則公告也被市場解讀為交行從側面承認了此前的傳聞。

  目前,我國大型國有銀行的國有持股比例仍然很高。近年來,專家及業內人士也提出降低國有銀行中的國有持股比例,但一直未見破題。

  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期間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國有企業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但《決定》並未明確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這次尚福林的講話意味著,從監管角度推進銀行業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正式破題。”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預計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將會有關於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質性動作。

  “現在國有四大行中,國有持股比例達到60%~70%,其實根本沒有必要這麼高。我們做過測算,如果每年從其中釋放一點比例出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財政資金的緊張,同時也增加國有銀行的活力。”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

  業內:釋放資金補充社保

  其實,我國部分商業銀行在股權結構上已較為“混合”。以交行為例,2013年財報顯示,該行第一大股東國家財政部持股比例已降至26.53%,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和匯豐銀行均為該行境外法人股東,分別持股20.07%和18.7%。

  在五大行中,交行是混合所有制特徵最為明顯的商業銀行。不過,此前牛錫明就曾公開表示,我國商業銀行僅有混合所有制之名,尚無混合所有制之實。

  牛錫明建議,應該探索建立對混合所有制銀行的監管體系,監管要去行政化,更多地採用市場化管理,可以探索負面清單管理以及監管與國有資産一體化的運作機制。

  “從股權結構方面來看,混合所有制應符合兩個基本特徵。”一位經濟學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是大股東們在國企中的持股比例應該相對比較接近,即股權相對比較分散均衡;二是主要一批股東的經濟體制性質要是多元的,國有的、民營的、外資的都包含在內。目前,相當的國有企業還有很大改革空間。

  早在去年初,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也曾撰文,建議大型銀行進一步放開國內民營資本的限制,出售國有銀行股權,“把現有持股比例60%~80%這個區間減持到50%~60%這個區間,減持後,增發給中國優秀的大型民營企業。”

  而對於出售國有銀行股權所得資金的用途,董文標建議將其補充進入到社保基金。

  這一提議也獲得不少專家及業內人士的贊同。

  上述經濟學家稱,“在某些行業領域,保持國有控股地位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國有銀行中,國有資産是絕對控股或控股比例過高,沒有必要。我認為,未來是不是可以有一個計劃,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將逐步釋放出來的國有資金投放到諸如社保基金這類涉及國家經濟民生發展的領域中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