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打包甩賣不良資産 1.9億不良貸款1折處理

  • 發佈時間:2014-08-07 08:1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魏倩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銀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為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連續11個季度上升。

  銀監會已多次警示風險,重點監控房地産、政府融資平臺、産能嚴重過剩等領域風險。而人民財經亦了解到,銀行正在採取各種方法處理不良資産,包括低價甩賣給資産管理公司等。不良資産風險的凸顯,也加快促成了近期五家省市級地方資産管理公司(AMC)的成立。

  銀行打包賣不良資産

  上海一家銀行風控部門人士向人民財經透露,某大行上海分行不久前將39筆總價1.9億元的中小企業不良貸款,1折處理給了資産管理公司,目的是為了“壓降不良,不然數字太難看”。

  銀行這一輪打包處理不良資産早已開始,2013年6月底,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掛牌一個資産包,含476筆不良債權、未償本金餘額16.69億的資産包,掛牌價僅為2000萬元。

  原因就是銀行逾期、不良貸款的上升,壞賬正在增加。據人民財經獲得的上海本地一家銀行高層的內部講話資料顯示,該行明確判斷“不良蔓延趨勢明顯”,該行一季度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達1.3:1。除了房地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兩個領域的風險,一些國企也被認為違約概率明顯上升。

  從目前多個省市銀監局公佈的上半年銀行業運作情況來看,不良貸款餘額增幅明顯,其中山東省同比新增了近5倍,為1.57%。銀行不良貸款從行業、地區以及客戶分佈上都有持續擴散風險。

  至於原因,按照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近日署名文章分析,隨著國內經濟下行、房地産價格回落、投資回報下降等情況迅速波及銀行體系,銀行貸款隨之過度緊縮甚至凍結,形成中國式“押品(房地産)—損失”螺旋,加劇了金融和經濟波動,是造成不良貸款上升的主要風險因素。

  肥了資産管理公司

  面對上述形勢,監管部門提出“堅決守住風險底線”。銀監會主席尚福林7月25日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快核銷不良貸款。”這是銀監會要求銀行金融機構加強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雙控”管理的方式之一。

  據了解,銀行處置不良資産主要通過現金清收、核銷、轉化即貸款重組以及資産轉讓多種方式。低價處理給資産管理公司是其中較快甩掉不良包袱的一種方式。

  在以前大幅處理銀行不良資産中,東方、信達、華融、長城四大資産管理公司(AMC)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從央行獲得低利率貸款購買了大量銀行壞賬。現在這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基本完成歷史任務,開始向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轉型,並且每家都賺得荷包鼓鼓。如東方資産201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利潤76.48億元,同比增長39%。信達資産2013年凈利潤9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6%。其中,不良資産貢獻了近三分之二的凈利潤。

  顯然這一輪不良資産的增長又為他們提供了機會。據記者了解,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城商行已與信達、東方資産管理公司結盟,在多個方面展開業務合作,包括處理不良資産。東方資産總裁張子艾7月時亦表示,“要抓住不良資産增長的特殊機會”。

  當然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多了五家地方省市資産管理公司(所謂地方版壞賬銀行)與他們搶食,打破了原有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壟斷格局。在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上海五省市,各銀行、信託、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企業,可以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規定,向經過備案公佈的地方資産管理公司批量轉讓不良資産。

  不過,仍帶有一定行政色彩的處理方式能否盤活不良資産,尤其是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還有待檢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