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上市銀行不良攀升加劇撥備壓力

  • 發佈時間:2016-05-03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朱丹丹  責任編輯:劉波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上市銀行不良率持續攀升,撥備計提壓力增大。

  5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16家上市銀行一季度報,發現不良率大都有小幅上升,不良貸款率在1.4%(包含1.4%)以上的有13家,其中農行不良率為2.39%。

  此外,工行與中行一季度末撥備率首次跌破監管層統一劃定的150%的紅線,分別為141.21%和149.07%。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不良持續攀升的同時,銀行的利潤和撥備承壓,部分銀行為維持利潤正增長,撥備覆蓋率指標由此出現一定下降。

  平安證券方面亦分析指出,雖然銀監會目前仍未正式下發有關撥備監管指標的放鬆指引,預計大行可能選擇適當釋放撥備來維持利潤增長。

  五大行不良率均超過1.4%

  數據顯示,中行、交行、建行、工行和農行一季度不良貸款率依次為1.43%、1.54%、1.63%、1.66%以及2.39%。《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農行一季度不良率居高,但與去年末持平。

  農行風險總監宋先平早前曾表示,今年該行不良貸款比率仍然會有上升,但整體風險可控。

  除了五大行,其他11家銀行的不良率也僅有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3家在1.4%之下,分別為0.85%、0.91%和1.11%。而剩餘的多家銀行不良率依舊在攀升,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均較年初上升0.11個百分點,分別為1.56%和1.57%,;招商銀行為1.81%,比年初上升0.13個百分點。

  “受經濟增速放緩和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深入推進等影響,部分貿易企業和低端製造業和民營中小企業出現經營困難、資金鏈緊張、斷裂、無力還款等情況,本行資産品質受到一定影響。”平安銀行表示。

  興業證券也表示,興業銀行在2015Q4進行了力度較大的核銷處置,使得名義不良率有較為明顯的下降,但隨著今年一季度新增不良維持于高位,不良率出現反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良攀升的同時,各個銀行業也加大了清收、核銷不良處置的力度。

  “通過一系列措施,優化信貸結構、加大清收、核銷處置力度,防範和化解存量貸款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嚴控新增不良貸款,資産品質整體可控。”平安銀行表示。

  招商銀行也指出,該行加大清收力度,創新不良處置方式,提升市場化、多元化處置不良資産的能力。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平安銀行清收不良資産總額11.3億元,其中信貸資産(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10.2億元。收回的貸款本金中,已核銷貸款3.2億元,未核銷不良貸款7.0億元。

  兩大行撥備覆蓋率跌破紅線

  一方面不良貸款依舊增長,一方面部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卻已經逼近甚至跌破紅線。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工行、中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41.21%和149.07%,比上年末分別下降15.13和4.23個百分點,低於銀監會150%的監管指標紅線。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建行、交行和民生撥備覆蓋率也已經逼近了150%,分別為151.71%、151.24%和152.13%。

  根據銀監會2011年44號文的規定,商業銀行需要按照撥貸比和撥備覆蓋率兩個平行指標建立貸款損失準備。其中,撥貸比不得低於2.5%,撥備覆蓋率不得低於150%,原則上取兩個指標中的高者作為損失準備的監管指標。

  對此,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表示,中國銀行業不良風險釋放過程中,利潤和撥備均承壓,為維持利潤正增長,撥備覆蓋率指標下滑嚴重。

  平安證券報告則分析指出,這或意味著監管層對於部分大行的撥備監管指標將有所鬆動。報告稱,工行受不良資産加速生成,撥備計提放緩的影響,撥備覆蓋率下降15個百分點至141.21%,撥貸比下降1bps至2.34%。繼中行後,又一家大行撥備覆蓋率跌破監管紅線,雖然銀監會目前仍未正式下發有關撥備監管指標的放鬆指引,但預計大行可能選擇適當釋放撥備來維持利潤增長。

  實際上,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銀監會或將對五大行、招商和興業等7家上市銀行實施動態調整撥備覆蓋率。

  “面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的事實,目前在合理區間內動態下調撥備覆蓋率較為符合逆週期監管的內在要求,不僅有利於商業銀行緩解撥備提取壓力、穩定利潤增速和提高資本充足率,也有利於提升銀行信貸投放潛力。”申萬宏源研報分析指出。

  但上述報告同時表示,銀行最終的利潤增長還需依賴於其經營管理能力和環境的改善,降低撥備覆蓋率只能起到短期風險緩釋作用,而非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對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作用尚難預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