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央行降息降準有何深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 發佈時間:2015-08-26 08:55:00  來源: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全球矚目。25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央行為何在此時打出降息降準“組合拳”?

  釋放促消費穩增長信號

  “此次降低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主要目的是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援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央行有關負責人強調。

  這位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下行壓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全球金融市場近期也出現較大波動,需要更加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此次還額外下調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鼓勵其發揮好擴大消費的作用。專家認為,促進消費是此次定向降準的一大新亮點。

  央行降息降準,向外界發出了鮮明信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經濟下行壓力需要積極應對,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在這個時候,要向國內外市場發出明確的信號,加強對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支援力度,穩定預期,堅定信心。

  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壓力

  央行8月11日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報價機制後,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引起外匯佔款變化進而使流動性出現變化,客觀上需要降準釋放流動性彌補缺口。

  “近期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兌主要貨幣中間價報價機制實施進一步完善,勢必對金融體系本外幣流動性構成結構性影響,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實際上為金融體系注入了無期限流動性,可以有效增強金融機構針對貨幣市場波動實施流動性管理的能力。”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解釋説。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原來外匯佔款是我國基礎貨幣供應的主要方式。但是近段時期以來外匯佔款明顯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存在壓力,除了常規的貨幣政策操作外,需要降準提供流動性。

  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在央行降息降準的同時,放開了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動的上限。

  “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標誌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的進一步拓寬,既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提升金融服務水準,也有利於促使資金價格更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據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