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試水線上轉讓 “封閉期”成為過去時
- 發佈時間:2015-08-26 07: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銀行封閉式理財産品正在走出“封閉”。繼浦發銀行推出“理財産品櫃面直接轉讓”服務後,更多的商業銀行也在打破固定期限理財産品流動性差的局限。近日,浙商銀行正式推出“理財産品線上免費轉讓平臺”,為理財産品線上“定變活”實現破冰。
事實上,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發展以及監管政策對理財産品攬儲功能的限制,銀行理財産品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其中“可轉讓”早已成為監管部門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理財産品二級市場或成為主流趨勢。
浙商銀行推線上免費轉讓平臺
在傳統的概念裏,“固定期限”類銀行理財産品意味著比活期更高的收益,同時也意味著無法隨時變現。但隨著收益率的日益走低,銀行理財産品無法隨時變現的局限也在逐漸突破。
近日,浙商銀行推出了全國首家“線上自主個人理財産品轉讓服務”,通過“理財産品網上免費轉讓”平臺,持有浙商銀行封閉式理財産品的客戶可進行轉讓,目前免收手續費。
根據浙商銀行設定的網上交易規則,浙商銀行所有封閉式理財産品均可轉讓,無地域限制。記者查詢發現,浙商銀行理財客戶可通過登錄網銀,在“投資理財——本行理財”中自主發佈轉讓資訊,收益可以在銀行規定的區間內自主發佈,如果有投資者在網上銀行看到轉讓資訊並且符合自己預期,則可以購買轉讓産品。據悉,該行後續還將開通個人手機銀行、增金寶App等渠道的辦理方式。
浙商銀行並非是首個推出理財産品轉讓渠道的銀行。早在去年11月,廣東華興銀行相關負責人就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擬於年底推出可轉讓銀行理財産品,通過學習平安陸金所的債權轉讓模式,實現銀行理財産品的可轉讓,以滿足客戶流動性的需求。
而就在今年3月,浦發銀行推出“理財産品櫃面直接轉讓”新業務,讓理財産品可提前變現。不過該業務有諸多限制,如通過這個平臺轉讓的必須是浦發銀行發售的非保本理財産品,起點不低於5萬元;同時銀行對這一業務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如果是客戶自己找來下家,銀行收取手續費50元/筆,如果是委託銀行找下家,銀行則收取轉讓金額的0.1%,以10萬的金額為例,轉讓費為100元。
此外,為了規避風險,浦發銀行還要求目前所有的轉讓都必須要到營業網點進行。如果接手者之前不是該行的客戶,業務辦理前還需要完成開戶、風險評估等程式,測評結果顯示其與該理財産品的風險等級相匹配才可簽署轉讓協議。
這也令浦發銀行的這一新業務“叫好”的同時,卻未能如期“叫座”。相較而言,無需櫃檯“面簽”開通,可線上上自主發佈理財産品轉讓資訊,且所有轉讓行為均免費的“線上自主個人理財産品轉讓服務”可謂“升級版”。有關人士指出,其在給予轉讓人充分的定價權的同時,也可幫助有意“接盤”的受讓客戶獲得收益更高的理財産品。
理財産品加速二級市場化
為提高理財産品流動性,此前,蘇寧金融、阿裏等網際網路平臺均推出了理財産品提前變現功能。以招財寶為例,變現要按變現金額的0.2%收取手續費。而銀行方面亦在不斷探索。
早在2012年7月,建行深圳分行“ 乾元 2012年第135期 (183天)固定期限資産組合人民幣理財産品”發售。該款産品較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投資滿5個工作日後,可以在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這也成為銀行理財産品交易轉讓的首次嘗試。此外,部分銀行為解決理財産品的流動性問題,還推出了理財産品質押貸款業務,不過該業務也存在質押率僅為七到九成,貸款利率相對偏高等問題。
這也令僅需支付部分手續費後出讓人即可獲取轉讓價款,且轉讓後不在存在還款風險的“理財産品轉讓”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
據了解,流動性差一直是銀行理財産品的短板,今年以來,市場資金面持續保持相對寬鬆狀態,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也因此逐步下滑,銀行理財産品面臨的壓力也愈來愈大。而隨著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理財産品轉讓的活躍,銀行對理財産品變現一直以來的謹慎態度也有所改變。
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銀行理財産品剛性兌付特性依舊的背景下,流動性風險是完全由銀行所承擔的。如果為産品增加轉讓功能,則産品期限與投資資産期限可以相匹配,投資者如需資金可以將産品中途轉讓給其他投資者,銀行承擔的流動性風險將降低。
然而,如果僅僅是一款産品或一家銀行的産品可交易,客戶群體有限,難以盤活整個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的資金,且理財産品在設計時,各家銀行執行標準不一,也給定價帶來難度。因此,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建立符合規範、標準統一、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臺已成為一種趨勢。
事實上,銀行理財産品的轉讓流通早已成為監管部門較為關注的問題。今年4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曾表示,監管機構正研究可供銀行理財産品交易或轉讓的統一的平臺,平臺做好之後,有流動性方面需求的投資者都可以通過這種平臺來轉讓所有銀行的理財産品,或是出臺制定相關的轉讓細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