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以來,多家銀行發佈公告稱,對2025年新一年的信用卡相關權益進行全局性調整。以浦發銀行為例,11月15日,該行發佈公告稱,針對運通超白金信用卡、VISA無限信用卡、銀聯永恒鑽石信用卡等8款高端信用卡,個別或全部取消或調降遊樂園、文化館、野獸派禮品兌換、境外消費返現等權益。從202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記者梳理髮現,年內已有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對信用卡權益進行或計劃調整。調整內容涉及交通出行里程兌換、機場貴賓廳等服務,以及消費優惠等,調整方式包含具體權益變更、積分規則改動、享受權益服務次數減少等。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些信用卡權益出現調整,可能與此前信用卡權益帶來的用戶促活效果不佳有關,也可能出於成本節約角度考慮。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反映了銀行對成本管理、客戶需求調整和監管合規達標的綜合考量。一是為了壓降經營成本。低利率環境下,銀行業經營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二是為了有效應對信用卡市場的激烈競爭。銀行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反饋調整信用卡産品結構,取消使用率低或反饋不佳的權益。三是滿足監管合規要求,更好落實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
信用卡權益調整的背後,是信用卡業務面臨的增長瓶頸和成本壓力。業內人士表示,當前信用卡市場存量競爭特徵進一步凸顯,風險暴露有加速跡象。在信用卡新規推動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進入精細化管理、精細化運營階段。
根據A股上市銀行三季報,記者了解到,多家銀行出現流通信用卡量縮減、交易規模縮水,以及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情形。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信用卡業務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創新金融産品去服務細分群體客戶。此外,要用好數字技術推進數字化轉型來降本增效。
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信用卡發展的關鍵方向是:結合本行零售業務發展戰略,制定審慎穩健的信用卡業務策略;進一步推進信用卡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管理;圍繞政府激活消費的重點領域,推進場景金融創新;探索利用數字化智慧風控,適度推進客戶下沉;利用客戶畫像精準匹配特色化權益,提升客戶體驗,努力將本行信用卡打造成客戶移動生活的圓心。
(責任編輯:申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