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于7月19日發佈,《意見》提出31條重要舉措(以下簡稱“民營經濟31條”)。近期,多家銀行積極行動,出臺針對性服務措施,包括創新金融産品、提高風險容忍度、降低融資成本、降低貸款門檻等。部分銀行還提出,單列民營企業信貸增長計劃,探索數字人民幣服務民營企業業務模式。
相關行動措施陸續發佈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7月19日“民營經濟31條”發佈以來,已有超過10家銀行陸續表態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具體來看,國有銀行率先行動,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均發佈了支援民營經濟壯大相關行動方案。股份行方面,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等銀行也發佈了相關行動措施。此外,重慶銀行、台州銀行、臨清農商銀行均發佈了服務民營經濟相關成果。
綜合各家銀行表述來看,“增量、擴面、降價”成為銀行業服務民營經濟的關鍵詞。
光大銀行“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服務方案”提出,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考核權重佔比,並綜合分支機構所在區域民營經濟的資源稟賦、實際經營情況、風險管控水準等多方面因素,差異化分解下達年度預算,在全行營造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在服務費用方面,設置專項信貸額度,給予FTP(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減點優惠、扣減考核撥備等,保障民營企業信貸供給。
農業銀行也表示,積極讓利民營企業,對普惠型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貸款實施利率優惠,助力企業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積極為民營企業紓困解難,對有市場前景、經營週轉困難的民營中小企業,給予續貸或展期安排。
強化金融科技應用
各銀行的行動方案還涉及提升審查審批效率、優化特色網點佈局等措施。部分銀行還提出了一些創新措施。如農業銀行提出,單列民營企業信貸增長計劃。興業銀行提出,推動民營企業綠色轉型和數字化轉型、探索數字人民幣服務民營企業業務模式、積極開展損失分擔業務。
“單列民營企業信貸增長計劃,主要是針對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尤其是創新類、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等中小民營企業。”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針對上述類型企業,商業銀行需要優化業務流程,建立專門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專業化管理,提升服務和風控專業水準。
“民營經濟31條”指出,健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加強涉企信用資訊歸集,推廣“信易貸”等服務模式。在業內人士看來,強化金融科技應用在拓展服務邊界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平安銀行介紹,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平安銀行借助大數據、人工智慧(AI)、物聯網、區塊鏈等領先技術,提升智慧普惠服務能力,深入供應鏈場景和生態,推動小微專屬産品“新微貸”實現數字化升級,並持續優化“宅抵貸”“新一貸”等産品,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産資料,中後臺要用數據為前臺賦能,前臺要用數據為客戶賦能,才能創造更多價值。”台州銀行董事長黃軍民表示,要將金融科技作為重要生産力,堅定地通過數據驅動來實現業務創新,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效率。
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快速增長
當前,民營企業相關貸款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截至7月末,農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含個人經營性貸款)超5萬億元,較今年年初新增超8000億元,服務民營企業貸款客戶數近600萬戶。截至6月末,興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餘額近1.2萬億元;近三年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增長近4000億元,增長比例超過50%。
“銀行業作為重要的金融行業,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一直高度重視以小微企業為代表的民營經濟主體。”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銀行業充分利用相關政策,圍繞服務民營經濟這一領域出臺新的措施,進一步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援,具有積極意義。
周茂華表示,預計後續金融機構在服務民營企業方面將繼續圍繞“增量、擴面、降價”,明確金融支援方向和重點領域,不斷提升服務民營企業能力,優化業務流程,強化數字賦能,加強市場機構和地方政府協同配合,推動産業鏈金融産品等創新。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