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正文

字號:  

理財産品連連遇冷無奈存款又搬家

  • 發佈時間:2015-05-26 08:50: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思源  責任編輯:田燕

  銀行面臨大盤4800點“憂愁”

  截至25日股市收盤,上證指數成功到達4800點,分散了不少投資者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在央行降息等消息的影響下,銀行理財産品收益在下降了一段時間之後卻反彈回升,甚至可見到6%的收益率産品。

  為此,有分析表示,央行降息對股市等資本市場是利好。對於銀行來説,對接的項目端能接受的融資成本下降,而另一端的投資者依然要求較高收益,這樣銀行理財業務盈利空間被迫縮小,也相當考驗銀行理財業務能力。

  銀行理財少人問津

  在股市的紅火、“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各種不利政策出臺的大背景下,“高枕無憂”的銀行理財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銀行理財在今年也遞上了産品發行量明顯下滑,且呈現遞減趨勢的無奈成績單。

  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銀行共發行12176款理財産品,其中人民幣理財産品11714款,外幣理財産品462款,理財産品發行量環比2014年四季度大幅減少了39.55%,同比2014年一季度也減少20.2%。

  此外,銀率網發佈的銀行理財産品週報數據顯示,進入二季度,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每週都是處於下降態勢。

  儘管不少銀行在降息之後抬高了收益率,但統計顯示,收益率下降未達最高收益産品超200款,銀行理財産品除了發行量呈現出了明顯下滑趨勢,其實收益率也在不斷下滑,而且未達到預期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産品數量也在增多,無疑銀行理財産品所面臨的困難可稱得上“舊恨未消又添新仇”。

  記者走訪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各銀行理財産品辦理區的客戶並不多,偶爾有老年投資者詢問收益率後便離開了。“大多數投資者表示近期不買理財産品,存款不會存銀行裏,大多投資基金和炒股,現在這部分業務變得越來越艱難了。”某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無人問津的主要原因在於,央行三次降息,股指一路飄紅。雖然收益率並未顯著下浮,但投資者購買理財産品的意願開始減弱,並向股市傾斜。

  客戶紛紛轉戰股市基金

  截至 25日收盤,滬指漲3.35%,報 4813.80點,成交10793億元,成功來到4800點的上證指數,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大賺4946億元,較去年四季度增加1950億元,環比增長65.1%,幾乎接近去年全年基金的盈利。受股市大熱影響,公募基金目前平均每天新增42萬戶;規模達61997億,成為儲蓄以外的第二大理財産品。無疑,牛市的吸金能力卻讓銀行顯得有些憂愁。“目前,銀行存款大概都有5%-10%的流失率。”一位股份制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根據16家上市銀行公佈資訊整理,對比2014年可以發現,除建行、交行、興業、寧波以外,其餘12家上市銀行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速下跌。而以零售業務見長的招行、平安銀行表現不盡如人意,增速較去年一季度而言,甚至出現了10個點左右的回落。“銀行利息下降,錢存在銀行都貶值了,理財産品雖然比銀行利息高一點,但畢竟是小錢,只有在股市不好的時候,才會買點保本保息的理財産品,我身邊的朋友都在炒股了。”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隨著股市行情的好轉,越來越的朋友都參與進入了資本市場。

  某國有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幾天都陸續有新基金面世,客戶投資熱情很高,有的都是額度一天就搶光。目前股市向好,部分銀行網點銷售的銀行理財産品資金轉向基金的比率大概在50%至70%,“因為銀行銷售人員最近也會主推客戶投資基金與保險産品,特別是基金。”

  ·記者手記· 股市火爆莫忘理性投資

  去年末至今,股票及基金市場持續向好,大量資金從銀行理財市場流向收益更高的股市及基市。據記者了解,銀行也加大掛鉤股市的銀行理財産品發行力度,市場上不乏有預期年化收益率達7%、8%者。有業內人士提醒,對於希望分享股市牛市紅利又鍾情于銀行理財的投資者,可考慮通過選購掛鉤股票的銀行理財産品間接參與到股票市場中。但掛鉤股票的理財産品結構複雜,風險較高,也並不是適合所有人購買。

  另外,有理財師也建議,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審慎考慮風險。股票型資産佔比不宜過高,尤其是新進場的投資者。對於風險偏好較低的客戶來講,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風險較低的股票型基金産品,例如打新股策略的基金、保本型基金産品等。一般預期收益率例如打新基金正常情況下是年化10%左右,而對於各類指數基金的選擇應謹慎一些。“家庭資産配置具體要看個人的風險投資喜好,但一般家庭建議股票型資産30%、穩健型資産50%~60%、保障型資産10%~2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