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偏離度考核在即 銀行將被迫增加負債成本
- 發佈時間:2014-09-28 10: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監管層此前“月末存款偏離度不超過3%"的監管指標給三季度末攬儲旺季降了溫。為避免觸碰監管“紅線”,各家銀行紛紛出招應對。
“就近期來看,銀行迫於存貸比考核壓力,不會停止既定攬儲行為,但是月底會避免大額資金進入,甚至會往外‘趕存款’。”某國有行人士表示,比如該行月末最後一天將限制大額資金轉入,同時考慮把超額存款轉入貨幣基金、託管賬戶以及證券賬戶中。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存款偏離度考核或不能根除銀行“衝時點”,且“衝時點”可能會提前,拉存款時段或被拉長。此外,在存貸比考核政策不變前提下,銀行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保持存款穩定。
月末最後一天將限制大額資金轉入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9號),指導商業銀行設立存款偏離度指標,約束銀行存款“衝時點”行為,銀監會、財政部和央行三部委9月12日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辦發【2014】236號文)。
通知設定了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標準,此外更禁止了包括高息攬存、以貸轉存等商業銀行八類違規吸儲模式。
銀行月底、季末突擊攬儲已成業內“潛規則”,高息攬儲、理財産品回表都是銀行慣用手法,但9月最後幾天或難現此情形。
在3%存款偏離度標準出臺後,銀行如何應對此考核成為業內關注焦點。《中國經營報(部落格,微網志)》記者了解到,因為目前還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考核週期,各家銀行都在關注此問題,並各自製定緊急應對之策。
“因為監管層指導意見出臺的比較突然,由總行到分支行制定的存款計劃來不及更改,只能儘量留住存款,但是月末最後一天限制大額資金轉入,同時總行統一調配,可能把超額存款轉入貨幣基金、託管賬戶以及證券賬戶中。”前述國有行人士表示。
不過該國有行人士同時表示,本季度對3%偏離度的考核主要涉及總行層面,在指導意見中對於分支行規定了存款的上限和下限,要求不能偏離一定比例即可。
對於銀行來説,9月底季度考核過後,下季度考核將面臨新資金調配規劃,從總行到分支行都要重新制定各時點存款流動規劃。
此外,部分拉存款較為“兇猛”的城商行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則顯得“簡單粗暴”。
“總行層面月末季末存款偏離情況還好一點,分支行的偏離情況比較嚴重,部分地區甚至超過20%。目前討論的最直接的解決方式是總行每10天或者15天提前考核分支行,對於偏離度較高的分支行提前調整。”東北地區某城商行人士表示,這一次指導意見出臺後,肯定要經過一個完整考核週期,各家銀行才會有更明確的調整對策出臺。
除總行提前考核等技術手段之外,前述國有行人士也表示,總行還會通過理財産品等手段進行資金調配以應對3%偏離度考核。
記者了解到,銀行或選擇延長衝存款時段,從月中或者下旬開始衝存款,非保本理財到期日設計為月中到期,日均存款餘額提升,達標範圍內餘額設計在月末到期,以降低存貸比壓力。
銀行將被迫增加負債成本
“即便出臺存款偏離度考核,也很少會有銀行放棄攬儲,銀行在盈利要求下會選擇換一種方式攬儲。”前述國有行人士表示。
長城證券研報顯示,時點性增加存款規模的管理手段將被有效約束,但為規避偏離度監管,將存款或者理財資金留在銀行穩定性賬戶勢必加大銀行的負債成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對於組織存款較為困難的銀行來説,由於存款成本更高,未來的轉型方向或將是“存貸款雙雙表外化”,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理財或其他負債來源,資金運用不再依賴貸款,轉向資産管理或投行業務。
前述城商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存款偏離度考核實施後,不同銀行在日常維護存款穩定性上面臨難度不同,甚至不同分支行的難度也不同。
該城商行人士進一步解釋説,比如此前月底前存款不達標的支行,月底買存款或者組織全行員工在最後幾天去存款,但是存款偏離度考核實施後,這樣的方式就行不通了,可能會通過每月高頻率調配資金進入的方式幫助不達標支行過關。
儘管未來日常維護存款成本將增加,但存款目前仍是貸款的主要資金來源。近年來銀行盈利增速有所放緩,未來為保持貸款和息差水準適度增長,銀行仍會在一段時間內接受存款維護成本上升的現實。
根據今年上半年銀行中報數據顯示,儘管在利率市場化、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下,銀行凈息差收窄已成為業內普遍現象,但是凈利息收入仍是銀行盈利主要來源。
以五大行中的工行、農行、交行為例,工行上半年實現利息凈收入2376.07億元,同比增長10.1%,佔營業收入的72.3%;農行實現利息凈收入2094億元,佔上半年營業收入的78.5%;交通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672.11億元,同比增長3.39%,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74.33%。
根據公開資料測算,16家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6849億元,利差收入佔比仍在70%以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