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交通物流 > 正文

字號:  

“鐵皮物流”陷困境:一季度鐵路貨運量同比下降9%

  • 發佈時間:2016-04-28 00:30: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航運新貴逆勢增長,專家稱應加速整合改變單向運輸的物流體系

  “現在是近幾年最清閒的,進編組的貨車明顯少了,只有編組站運能的50%左右,説明貨物流動性較弱。”武漢北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車量減少,編組站正在計劃將部分一線編組人員分流到其他崗位。

  類似的情況也在鄭州、廣東、瀋陽等鐵路樞紐不同程度存在。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隨著大宗商品運量下滑以及採暖季的結束,鐵路貨運迎來的可能是最困難的運營期。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7.91億噸,同比下降9%;3月份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2.74億噸,同比下降6.4%。

  另一方面,得益於以高新技術、優質農産品為代表的産業加速崛起,以個性化、品質化為特徵的新型消費潛力持續釋放,航空業呈現出逆勢增長。

  業內專家指出,物流業的結構正因經濟形勢的變化發生改變,整個物流行業亟待加速整合單向的運輸體系,在中國內陸形成物流網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形勢 經濟下行致空車增多

  武漢北站是我國重要的鐵路編組站。記者在該站看到,數千米寬、100多條股道交錯的作業場內,顯得比較冷清,不時有幾個車皮在鐵軌上運作。記者近距離查看發現,這些車皮中,從南方來的車中除了少量載有電器、服裝等貨物外,大多是空車;而北方來車多裝有煤炭、糧食、油氣等大宗物品,也少有滿載。

  在廣州貨運中心,集裝箱運輸車和裝著服裝、食品等日用百貨的散裝貨車進進出出,一些載貨僅過半。而在瀋陽鐵路貨運中心沈東營業部,由於煤炭、油品、糧食、鋼材四個大宗支柱貨物貨源下滑,貨場內多是轎車集裝箱以及薯片、礦泉水、酸奶等零散貨物。

  記者在全國多個重要鐵路樞紐採訪發現,由於經濟下行、大宗“黑貨”(即煤炭、鋼鐵、礦石等)運量持續下降,鐵路部門紛紛廣開貨源,採取“穩黑增白”措施,加大“白貨”(即工業機械、電子電器、日用百貨等零散貨源)運力保障。

  業內人士指出,大宗運量的下降表明,對過剩産能行業的調控已經初見成效,但鐵路白貨運量的增長還主要依靠公路貨源回歸,並不能表明輕工及消費領域的經濟活力在增強。

  還有部分鐵路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去産能進一步推進和採暖季結束,大宗運量可能繼續下滑,3月至5月份貨運進入“最困難季”。同時,從鐵路物流企業反映的情況看,當前企業開工情況不容樂觀,消費萎縮的苗頭初現。

  廣州貨運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往年,很多工廠3月都該開工了,但到今年4月初很多企業還沒有開工或者生産力也不滿,導致白貨班列貨源的情況比較嚴峻。

  河北一家物流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公司承接不少大型電商平臺和商業企業的貨物運輸,今年這些客戶從廣東到北京的貨運減少了約10%。“到3月份了,部分客戶還沒有發一單貨。”他説,“我們到北京的班列,以前都不夠,今年卻經常挂空一兩個車。”

  亮點 航空逆增長展現新動能

  相比起鐵路運輸,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我國航空貨物運輸業卻呈現出逆勢增長態勢。

  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為例,2015年,雙流機場貨運吞吐量增至55.7萬噸,躋身全球前30名。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015年貨運吞吐量達到189萬噸,同比增長2.25%,其中國際84.38萬噸,同比增長0.4%,國內104.6萬噸,同比增長3.79%。

  國家民航部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民航預計完成運輸總週轉量850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3.6%。貨郵運輸量630萬噸,同比增長6%。其中,中西部省份增長均超過5%,有6個省份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2016年,我國運輸總週轉量將達953億噸公里、貨郵運輸量680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1.5%和8.3%。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得益於以高新技術、優質農産品為代表的産業加速崛起,以個性化、品質化為特徵的新型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不僅特色農産品,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新産品也正加快“走出去”。順豐物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米、華為等高附加值電子産品在國際上銷量不錯,帶動了整個航空運輸量上漲。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市場投資部副總經理肖堯説,從數據上分析,富士康等企業曾佔據四川出口總額半壁江山,相比其超過20%的跌幅,雙流機場國際貨運出口下滑不到10%,主要還是中國企業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這部分空缺。

  航空運輸業逆勢增長,更是國內消費潛力加速釋放的結果。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貨運服務部黨總支書記王勇説,受消費拉動,近兩年快遞佔機場國內貨物的50%以上。

  西財智庫CEO湯繼強認為,貨運運力不再只集中在鐵路、公路,越來越多高精尖的貨運選擇航空運輸,這是中國新經濟業態加速形成、新舊動力加快轉換的一個重要表徵。

  變革 物流業需要大整合

  事實上,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煤炭、鋼鐵等傳統大宗運輸對象將持續處於去産能的狀態。同時,隨著消費升級,物品傳遞需求的增加,我國物流結構也將改變。為適應這種改變,物流業也應該整合現有資源,形成完整體系。同時內貿物流改革在降低物流成本和社會綜合成本方面仍有較大空間,減少現階段的運輸成本。

  清華大學工程管理碩士教育中心執行主任劉大成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政策方面,物流業中長期規劃中提出要加強短板,“一帶一路”政策的基礎也是物流和運輸。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目前我國的運輸是單向的,成本高,效率低。

  劉大成建議對整個運輸行業進行整合,在中國內陸之間形成物流網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隨著産業結構的調整,東部地區主要是消費端,中部地區是生産端,西部地區是資源端,如果能夠實現內部的資源迴圈,對於整個物流行業意義重大。”

  有業內人士指出,大宗運量下降釋放了鐵路運能,建議以此為契機加大對鐵路發展零散白貨運輸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適宜鐵路運輸的公路貨源逐步回歸鐵路,更好地發揮鐵路節能環保、低廉、安全的優勢,降低物流綜合社會成本。

  因此,為實現鐵路運輸的更大利用化,鄭州鐵路局貨運行銷中心副主任王小東建議,應以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為契機,下一步可協調金融等部門加大對95306網大宗商品服務平臺的支援力度,在已經實現大宗交易的基礎上,儘快實現對大宗運輸的融資服務,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貨運服務部黨總支書記王勇建議,加快推進空鐵聯運、空海聯運等大交通體系建設,一方面將機場打造成為集軌道地鐵、高速路網、公共運輸、高鐵建站于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另一方面,支援骨幹快遞企業提升航空運能,在重點機場建設快件航空綠色通道,支援企業組建航空貨運公司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