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商超 > 正文

字號:  

百貨業集體棄“百貨”概念 業態不再追尋大而全

  • 發佈時間:2014-11-17 08:36: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今年對於百貨業而言非比尋常。新的消費環境下,傳統百貨業粗獷的管理模式面臨終結。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傳統百貨紛紛開始弱化“百貨”概念,剔除經營效益不佳的品類,開始追求“小而精”。來自北商商業研究院的分析顯示,業態變革意味著又一次百貨革命來臨。

  百貨不“百貨”

  今年“雙11”阿里巴巴再次刷新紀錄。擺在百貨業面前的則是持續的雙位數下滑的業績。坐上下行電梯的百貨業實際卻是回歸理性。在今年老牌百貨的調整中,經營者的目光與思路大多聚焦在自己擅長並受消費者認可的方向上。位於王府井大街的東安市場清退了化粧品、男裝經營區域。調整之後,東安市場已變身為青春潮流館。西單大街上最年長的百貨店西單商場調整並壓縮男裝經營面積,更專注珠寶、體育等強勢品類的經營。距其不遠,被視為“西單購物第一站”的漢光百貨也在進行大規模調整,將重新設計兒童家居區域,並加大化粧品、女鞋等品類比例。老牌百貨SOGO百貨(莊勝崇光百貨)的轉型中,此前的新館(紳士館)閉店改造。

  由於不同於購物中心,百貨店的體量等硬體條件有限,傳統的“百貨”概念越發名不符實。西單商場總經理尹阿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百貨店的折扣模式越發沒有吸引力。百貨如果想增強聚客能力,需要打破常規經營思路。“過去的經營品牌講究‘大而全’,品類面積均分,這也為如今的同質化局面埋下了禍根。未來的百貨店將注重精細,放大強勢品類。”

  模式巨變

  本輪調整,也是百貨業近年來的第二次巨大改變。20年前,家電大多佔據百貨店的核心經營區域,在蘇寧、國美等崛起後,搶佔了原先百貨店家電的市場份額,這在當時給予了部分百貨店業績重創。百貨業迎來了第一輪大型調整,騰挪、壓縮甚至是剔除家電經營。

  翠微大廈開業之初就打破了常規業態佈局,將家電賣場挪到商場五層,把空出區域留給了消費者最常消費的業態。正是由於提前對市場做出預判,翠微經過了短期虧損,實現了業績增長,這種賣場佈局模式也逐漸被消費者適應。

  去年百貨店坪效下降幅度高達12.9%,銷售額增長幅度滯後於營業面積擴張速度。在一位百貨業高管看來,百貨店價格與經營成本方面拼不過電商。受空間與經營面積限制,硬體條件與購物中心也無法抗衡。百貨店想重新找回生機需要在差異化與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

  百貨革命

  對於今年甚至未來一段時間的破繭蛻變,從年初下調營收預期的業績報告可以看出百貨業普遍信心不足。不過,百貨經營者卻在冰點時期放大了經營視野,從專注零售轉向在資本市場尋求合作、將經營範圍擴張到零售以外的領域。

  武漢武商集團未來新開發項目幾乎不再涉獵百貨業態,以購物中心經營為主;天虹百貨加速購物中心化,並進軍便利店領域。王府井百貨先後牽手騰訊、恒大,在網際網路與商業地産兩個領域找到了最強合作夥伴。百聯集團入股上海迪斯尼。同時,百貨業還在加速涉獵線上領域。儘管喪失先機,但王府井百貨、銀泰商業、天虹商場、廣百等批量百貨企業加速觸網。目前,百貨業對新興市場、O2O變革探索的重視態度空前。

  在經營模式中,聯營帶來的利潤空間壓榨、品牌同質化問題已不能忽視,部分百貨店已嘗試進行自有品牌研發。去年底,王府井自有品牌firstwert男襯衫集合店亮相北京市百貨大樓和雙安商場。新世界百貨計劃至2015財年,增加自有品牌“LOL”專賣店超過20家。

  自營不易

  不過目前,多數百貨店還不具備從聯營模式蛻變自營的能力,但自營仍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發展的共識。調查顯示,在三四線城市,如果企業充分了解消費群體的購物習慣,保證自採商品的準確性,自營將成百貨發展無可替代的優勢。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認為,目前形勢下,百貨企業商品採購和營運管理難度加大,自採商品或品牌商之間銷售的商品等都易出現積壓,影響企業資金週轉。由於此前過分依賴品牌商,百貨自營缺少支援。楚修齊建議,百貨企業應自主建立集採中心,還可進行“場地連鎖”經營與品牌生産商或品牌批發代理商形成“捆綁”發展,加入生産製造業。

  東安市場總經理張志剛認為,自營與買手制必備條件是找到商品管理的感覺。待到整個自營體系培養出來,未來有平臺支援,主題特色鮮明的自營百貨店就會真正出現。尹阿奇則表示,百貨店、購物中心真正要差異化的是資源,而非簡單差異化品牌組合與結構。未來零售業拼殺的是獨家資源,只有掌握資源主動權,才會有價格話語權、市場主導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