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漸退,讓郭臺銘龐大的代工生意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對於未來的憂慮,顯示在了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總裁郭臺銘密集的跨領域投資上,他正在努力讓鴻海擺脫代工廠的模式。
蘋果公司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廠商,讓富士康逐漸對蘋果形成了依賴。僅蘋果業務便超出了鴻海的一半營收,讓鴻海不得不與蘋果共“榮辱”。
12月下旬,據台灣媒體報道,由於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蘋果將iPhone X原訂單季5000萬部大減四成至3000萬部,減幅超乎預期。獨家組裝iPhone X的鴻海富士康,旗下鄭州廠區緊急宣佈暫停招工作業。
蘋果的創新桎梏讓郭臺銘不得不謀劃打造一艘新的航母。近幾年時間裏面,鴻海加速向其他領域佈局,算上之前投資的公司,郭臺銘僅在大陸便已投資了100多家企業。而鴻海旗下最為重要的子公司富士康正在醞釀一場重大的變革。
12月13日晚,據台灣證交所公告,鴻海精密(2317.TW)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提案。郭臺銘近兩年屢次提及精心鋪陳的工業物聯網戰略逐漸浮出水面。
同時,鴻海還大舉進入新能源領域。台灣首富郭臺銘究竟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撲向A股
早在2015年12月底的第二屆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便表示,富士康已經在打造一個實虛結合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
而在今年12月4日的第四屆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郭臺銘進一步宣佈:“富士康正在從傳統製造業內部轉成先進製造+工業物聯網,將逐步開放工業網際網路的數據和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話音剛落,便傳來子公司征戰A股的消息。
12月13日晚,據台灣證交所公告,鴻海精密(2317.TW)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Fii)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提案。
據記者了解,鴻海集團將在2018年1月31日召開2018年第一次股東臨時會,討論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的上市案。外界所關注的進一步詳盡事宜仍待披露。
時代週報記者查閱Fii工商資料時獲悉,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3月,註冊資本為177億,機器人控股有限公司和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分別持股75%和25%。而鴻海精密三季報顯示,100%持股Fii,截至今年前三季度,Fii投資損益為2951萬新台幣,折合人民幣約為645萬元。
Fii官網顯示,作為全球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和科技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該公司已通過整合製造、連網技術、數據分析、雲端存儲及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應用等平臺,為客戶提供新型態的電子設備産品和科技服務解決方案。官網于顯眼處顯示,該公司亦正積極投入下世代5G通信技術、8K影像數據、高效能運算中心的研發工作,全力打造從體製造層、傳感層,向雲網層、平臺層和應用層的工業物聯網生態系統。
對於Fii的戰略規劃,鴻海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工業網際網路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為集團發展既定戰略方針,這契合鴻海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及歐美日投資的全球化佈局。在全球大步邁向工業4.0、+網際網路、8K+5G時代之際,中國大陸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蓬勃,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此次Fii申請上市,將給鴻海發展帶來發展機遇,不僅將有助於集團留住本地關鍵人才,共用發展紅利,同時將可充分運用大陸人才、資金、市場以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以落實集團‘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的經營目標。”
實際上,鴻海科技集團目前是全球3C(電腦、通信、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囊括當前台灣最大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富比士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除了台灣地區,鴻海集團旗下公司還于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郭臺銘實際上早就看中了大陸A股市場。早在兩年前的一場股東大會上,他就曾毫不諱言對大陸市場的覬覦以及鴻海的分拆上市計劃,期望未來3-5年內,將鴻海旗下某些資産分拆並推上滬深股市,謀求鴻海業務的更遠大發展。
事實上,早在2015年,郭臺銘便曾溢價參與光伏玻璃、天然氣概念股安彩高科定增,實現A股首秀。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鴻海旗下全資子公司富鼎電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持股17.04%,位列第二大股東。
此前,於今年的10月19日,台灣印刷電路板企業臻鼎-KY舉辦股東臨時會,通過了子公司鵬鼎控股申請A股掛牌案。鵬鼎控股衝擊IPO,擬於深交所募資54億,用於印刷電路板擴産項目。而根據其披露的數據,臻鼎持股鵬鼎控股約81%股權,而臻鼎控股第一大股東則為鴻海旗下全資子公司富士康。這意味著,如果鵬鼎控股成功在明年底前上市,將會是鴻海集團首家子公司在中國掛牌成功的案例。
盈利之困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佈“富士康擬登錄A股”當晚,鴻海還一口氣披露了四個赴大陸投資案。包括1.2億美金投資富智康(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2.5億美元投資富智康電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5000萬美金投資聯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及1500萬美金投資富聖光電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前兩個公司為手機研發生産領域,後兩個企業涉及新型電子元器件以及光通訊、新能源汽車領域。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鴻海科技在大陸總共投資了143家企業。截至今年12月,鴻海科技核準赴大陸投資額為114.27億美元,實際赴大陸總投資額為86.62億美元。
在郭臺銘急於轉戰大陸及佈局新興領域之時,足見鴻海對未來發展的擔憂。
11月14日,鴻海精密發佈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營收為1.08萬億元新台幣(約2380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第三季度凈利潤為210.28億元新台幣(約合46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346.35億新台幣,同比下滑39.3%,這是9年來的最大降幅。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於蘋果為iPhone X採用了對技術要求苛刻的面部掃描感測器,這一決定最初讓部分供應商的生産陷入困境,也阻礙了鴻海的生産。
其2015年財報顯示,蘋果業務佔據了鴻海53.67%的營收,因此,一定程度上,鴻海業績好壞,全靠蘋果的“表現和發揮”,這個硬傷不得不刺痛鴻海。深受成本上漲和利潤率微薄困擾的鴻海,正在努力擺脫純代工模式。
在日前的廣州財富論壇上,郭臺銘坦言,最反感別人説自己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廠”,“我們的産品精準度很高,也為客戶提供量身定造的服務”。
首先,在製造業的生産技術層面上,早在2011年,郭臺銘就透露將會在未來幾年內部署100萬台機器人到工廠當中,解決勞動力問題。
2016年財報中,鴻海強調,作為最頂尖的“一站式服務”企業,集團在創新研發上不遺餘力,頂級的專業研發機構遍佈亞、美、歐。此外,將積極尋找全球性的投資合作機會,集結世界級的技術與人才進行業務互補,強化集團的長期競爭優勢。
其中,鴻海明確提出的一點,就是將借由提供創新軟體與科技服務,拓展環保、能源産業。新能源將是鴻海下一個進軍的重點方向。
轉型之路
12月14日,鴻海旗下公司鴻準 (2354.TW) 宣佈,其旗下5家子公司共斥資港幣14.85億元(約新台幣57億元),取得香港IDG能源投資集團股權24.37%。
這一次,鴻海從面板領域的多元佈局,再一次大步邁進了天然氣産業。
實際上,近年來鴻海一直致力於新能源産業的擴張。在光伏能源領域,已在山西、江蘇等多個地方建設光伏能源基地,計劃在內地太陽能光伏領域投資1000億。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早于2014年便與騰訊、和諧汽車展開投資合作,更於今年初出資10億元入股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並擬在昆山建設投資新能源電池研發中心及産業基地。
而近期,包括中集集團在內的不少上市公司都加大了對天然氣行業的投資力度,天然氣概念股更是備受資本市場追捧。
市場認為,此次富士康聯手IDG能源進軍天然氣領域,源於對中國天然氣市場高速成長的看好。
IDG能源作為著名股權投資機構IDG的能源板塊投資平臺,在天然氣領域早已投資佈局多時。資料顯示,今年IDG能源接連拿下兩個天然氣項目,一個是美國鷹灘上游油氣資産項目,一個是廣東東莞的LNG接收站項目,這兩個項目一舉搶灘佈局中美天然氣貿易産業鏈上的核心通路和資源。
(責任編輯:張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