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李嘉誠首次回應撤資質疑 稱指責毫無根據不寒而慄

  • 發佈時間:2015-09-30 07:42: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處於輿論浪尖上的李嘉誠終於坐不住了。昨天,李嘉誠通過集團發佈聲明回應近期內地輿論質疑其“撤資不愛國”等問題。這是李嘉誠首次直接就“撤資”事件作出回應,他稱最近一些對其本人和集團的指責“毫無根據”。此前,李嘉誠曾間接通過長實地産2015年中期報告表示“繼續看好中國經濟”。

  李嘉誠在聲明的首段表示,最近一些人對他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注。在此,他多謝各位的關心,並藉此機會作出回應。他説,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對於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産業務和“撤資”的指責,李嘉誠回應説,過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的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在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註冊及上市地位不變”。

  李嘉誠稱,重組過程中,他個人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此外,李嘉誠表示,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産所得的回報屬於公司,並回到股東手中;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産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産方面,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發展中和將發展的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

  李嘉誠進一步指出,習主席最近提倡“一帶一路”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所以集團投資海外業務,與國家政策並無抵觸,而且集團的股東也清楚,海外投資的盈利均屬於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終通過派息,能令股東受惠。

  今年1月,在集團的重組中,李嘉誠曾遭到外界質疑是否“遷冊撤資”。當時,李嘉誠決定將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合併,又分拆為兩家新上市公司——長和與長江實業地産有限公司,但這兩家新公司均選擇在開曼群島註冊。今年9月,集團再次重組,旗下長江基建有限公司將與電能實業有限公司合併。此次合併完成後,李嘉誠在香港註冊的電能實業將被併入在百慕大群島註冊的長江基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